塑料袋充氧密閉運輸?shù)聂~苗,魚體內往往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特別是長途運輸?shù)聂~苗,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很高,可使魚苗處于麻醉甚至昏迷狀態(tài)(肉眼觀察,可見袋內魚苗大多沉底打團)。如將這種魚苗直接下塘,成活率極低。因此,凡是經長途運輸來的魚苗,必須先降溫“緩苗”再放養(yǎng)。
魚苗下塘時,應先將塑料袋充氧魚苗放入魚池內降溫,一般約需15-30分鐘,袋內外的水溫溫差不能超過±3℃時,即當氧氣袋內外水溫基本一致后,再打開塑料袋口,緩慢放入預先安置在魚池中的網(wǎng)箱內暫養(yǎng),讓池水與袋內的水逐漸混合,以此調節(jié)溫差和魚苗對袋內氣壓的適應即“緩苗”。暫養(yǎng)時應經常在網(wǎng)箱外劃動池水,以增加箱內水的溶氧。一般經0.5~1.0小時暫養(yǎng),魚苗血液中過多的二氧化碳均已排出,魚苗集群在網(wǎng)箱內逆水游泳。如將魚苗從袋中直接倒入池中,往往魚苗死亡率極高。
魚苗經暫養(yǎng)后,需潑灑鴨蛋黃水或雞蛋黃水。待魚苗飽食后,肉眼可見魚體內有一條白線時,方可下塘。鴨蛋或雞蛋需在沸水中煮1小時以上,越老越好,以蛋白起泡者為佳。取蛋黃掰成數(shù)塊,用雙層紗布包裹后,在臉盆內漂洗(不能用手捏出)出蛋黃水,淋灑于魚苗箱內。一般1個鴨蛋黃可供10萬尾魚苗攝食。
魚苗下塘時,面臨著適應新環(huán)境和盡快獲得適口餌料兩大問題。在下塘前投喂鴨蛋黃或雞蛋黃,使魚苗飽食后放養(yǎng)下塘,實際上是保證了仔魚的第一次攝食,其目的是加強魚苗下塘后的覓食能力和提高魚苗對不良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據(jù)測定,飽食下塘的草魚苗與空腹下塘的草魚苗忍耐饑餓的能力差異很大。同樣是孵出5天的魚苗,空腹下塘的魚苗至13日齡死亡50%,而飽食下塘魚苗此時僅死亡2.1%。因此飽食下塘的魚苗有效提高了魚苗的成活率。
必須強調指出,魚苗下塘的安全水溫不能低于l-3.5℃。如夜間水溫較低,魚苗到達目的地已是夜晚,應將魚苗放在室內容器中暫養(yǎng)(每50升水放魚苗4萬~5萬尾),并使水溫保持在20℃左右,并充氣增氧,以防魚苗浮頭。待第二天上午9:00以后,水溫回升時,再投1次蛋黃或,并調節(jié)池塘水溫溫差再后下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