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屬無性繁殖作物,在長期的無性繁殖過程中,易感染多種病毒,造成大蒜種性退化,使大蒜產量和商品質量下降。為解決這個問題,山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開展了“大蒜脫毒快繁技術及誘變研究”,通過研究,選育出了VF選1、VF05、VF06三個優良品種。下面介紹這幾個品種的栽培技術。
深耕細作 施足基肥 生產上應選擇土質肥沃、疏松的壤土栽種。栽種前深翻土地25厘米以上,結合翻地,每1/15公頃(1畝)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6000千克,或雞糞4000千克,并均勻混入磷酸二銨50千克,硫酸鉀35——40千克,硫酸鋅1.0——1.5千克。根據具體情況可摻入5%辛硫磷顆粒劑2——3千克,也可于播種時開溝施入溝內,防治地下害蟲。
精細選種 脫毒大蒜栽種前,應進行嚴格選種,選擇瓣大、色白、無霉、無傷的蒜瓣做種,并按蒜瓣大小分級栽種。分級標準:500克/100瓣的為一級,400克/100瓣的為二級,300克/100瓣的為三級。
適時栽種 山東地區以10月上旬播種為宜。
合理密植 脫毒大蒜植株長勢強、蒜頭大。栽培密度以行距20.6厘米、株距10——12厘米為宜,每1/15公頃栽25000——33000株。
栽種方法 可采用溝播法栽種,按行距開溝后施少量種肥,然后將種瓣按株距栽入土中,保持直立,排種時應使種瓣的背腹連線與溝向平行,以使蒜苗展開的葉片與行向垂直。栽種后覆土2——3厘米厚,澆透水,之后噴施200倍的48%拉索乳油防草,最后覆蓋地膜,并將薄膜四周用土封嚴。
適時破膜 栽種5——7天后開始出苗,多數大蒜芽鞘可以頂破地膜露出膜面,少數蒜苗還須人工輔助打孔放苗。此期應每天檢查1遍,發現未露出膜面的蒜苗,可用鐵絲劃破地膜,使芽鞘露出。
合理澆水 適量追肥 蒜苗齊苗后至土壤封凍前,可視天氣、土壤情況澆1次小水。之后于“小雪”至“大雪”之間澆1次防凍水,嚴冬時節可根據當地栽培習慣及氣候情況,決定是否增加覆蓋物及選擇覆蓋物的種類。次年“春分”前后,氣溫回升,蒜苗開始生長,應選擇晴朗天氣,于中午澆1次“返青水”。之后適當控水,促進根系的發育和蒜薹、蒜頭分化。4月份以后,蒜苗進入生長旺盛期,應每隔7——10天澆1次透水,并追肥,每次每1/15公頃施尿素25——30千克。5月初至5月20日前后,是蒜薹生長盛期,此期應保持地面濕潤,一般5——7天澆水1次,抽薹前5天停水。抽薹期應結合澆水每1/15公頃沖施氮、磷、鉀復合肥25——30千克。提薹后及時澆水,保持地面見干見濕,至收獲前3天停水。
及時收獲 蒜薹、蒜頭成熟后應及時收獲。5月中下旬即可收獲蒜薹,其成熟的標志是花苞變大,顏色變白,薹頂部彎成大鉤。提薹后18天,蒜頭即可收獲,蒜頭成熟的標志是植株葉片已大部分干枯,假莖變軟。 防治病蟲害 在大蒜葉枯病發生嚴重的地區,應提前噴藥保護。雨后及時排水,并于發病初期開始噴灑75% 百菌清葉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以及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等,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蒜蛆是危害大蒜的一種常見地下害蟲,防治蒜蛆可選用50%辛硫磷80倍液、90% 敵豆蟲1000倍液、或50%樂果1000倍液等,于冬前幼苗期和翌春“退母”前后灌根,可取得較好的殺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