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別名長命草、五行草、瓜子菜、地馬菜等,為馬齒莧科一年生肉質(zhì)草本植物。
馬齒莧起源于印度,幾個世紀(jì)以來傳播到世界各地,現(xiàn)墨西哥、歐洲、中國和中東都還是野生類型,在英國、法國、荷蘭等西歐國家早已發(fā)展成為栽培蔬菜。
馬齒莧在每100克莖葉中含蛋白質(zhì)2.3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3克、鈣85毫克、磷56毫克、鐵1.5毫克及鉀、錳、銅、鎂、鋅等。還含有胡蘿卜素2.23毫克、維生素C23毫克、維生素B10.03毫克、維生素B20.11毫克、煙酸0.7毫克、檸檬酸及多種氨基酸。馬齒莧以嫩莖葉供食用。也可殺青后曬制成干菜。
馬齒莧全株入藥具有解毒、抑菌消炎、利尿止痢、潤腸消滯、去蟲、明目和抑制子宮出血等藥效;外用可以治丹毒、毒蛇咬傷等癥。
馬齒莧喜向陽、溫暖、肥沃的生長環(huán)境,生活力極強,耐寒、耐澇、且較耐蔭亦耐瘠薄,但在較蔭濕肥沃的土地上植株生長更加肥嫩粗大。它的莖可以貯存水分,再生能力強,切口或傷口周圍能很快長出不定根。馬齒莧在我國南北各地區(qū)廣泛分布,各地都有野生類型,可以用來馴化栽培。
一、栽培時期。馬齒莧從春季到秋季均可栽種。春播開始較遲,品質(zhì)柔嫩。夏、秋播種易開花品質(zhì)粗老。一般2-8月間均可播種。若為保護地(塑料大棚、地膜、溫室)栽培,無嚴(yán)格播種期。
二、繁殖方法。播種繁殖,也可以用其莖段或分枝扦插繁殖。
⑴播種育苗。馬齒莧在春季斷霜后就可以露地播種,如要提前上市可用保護地育苗移栽。選地勢平坦,灌排方便,雜草較少的田塊,深翻曬垡,施入有機肥,然后作廂。馬齒莧的種子很小,所以播種前要先施基肥,再耕耙,做成1.2米寬的廂,廂面要平,土要細(xì),為了保證種子撒播均勻,可將種子摻上細(xì)土再播,播后適當(dāng)壓實廂面,再澆水。保護地育苗,在播后要加蓋地膜和蓋棚,出苗后立即去掉地膜。
馬齒莧苗期生長很慢。要注意清除雜草,幼苗長到3-4厘米高時就要開始間苗,間苗分次進行,逐步加大株距。育苗田苗高5厘米以上就可以移栽,移栽田的整地及定植株距可以參照莖段或分枝繁殖法。
⑵莖段或分枝繁殖法。選擇肥沃的田塊,施足底肥,耕耙后做成1-1.2米寬的廂,再把未開花結(jié)籽的野生植株分剪成5厘米左右長的莖段或分枝,以8-10厘米的株距扦插1/2以上入土,然后澆水,待發(fā)根后追肥。
三、肥水管理。早春播種的出苗較晚,需7-15天,晚春和秋播的出苗只需4-6天。結(jié)合墑情應(yīng)適時灌水,當(dāng)苗出現(xiàn)2片真葉后應(yīng)追1次肥,之后每次采收后再各追肥1次。馬齒莧為淺根系植物,生長期間經(jīng)常追施一點氮肥,其莖葉可以生長肥嫩粗大,增加產(chǎn)量,遲緩生殖生長,改善品質(zhì)。久旱,應(yīng)適當(dāng)澆水,生長期間要注意除草。馬齒莧極少發(fā)生病蟲害。
四、采收。馬齒莧是1次播種多次采收,采收是挑采。采摘應(yīng)在花前,以保持莖葉鮮嫩,新長出的小葉是最佳的食用部分。嫩莖的頂端可連續(xù)掐取,掐取中上部,留莖基部抽生新芽使植株繼續(xù)生長,直至霜降。采收時也可間拔,收大留小。
五、留種。馬齒莧的蒴果成熟期有前有后,一旦成熟就自然開裂或稍有振動就撒出種子,且種子又很細(xì)小,采集時可以在行間或株間先鋪上廢報紙或薄膜,后搖動植株,讓種子落到報紙或薄膜上,再收集。
在連茬田塊,6月份馬齒莧開花結(jié)實時,可留部分植株不采收上市,讓其開花結(jié)籽,散落的種子來年就出苗生長,不用采種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