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屬】為葫蘆科植物瓠瓜的果實(shí)。
【別名】葫蘆、壺盧、瓠瓜、腰舟。
【性味歸經(jīng)】性平,味甘淡;入肺、脾、腎經(jīng)。
【功效主治】利水消腫,止渴除煩,通淋散結(jié)。主治水腫腹水,煩熱口渴,瘡毒,黃疸,淋病,癰腫等病癥。
【營養(yǎng)成分】每100克含蛋白質(zhì)0.6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 3.1克,粗纖維1克,灰分0.4克,胡蘿卜素O.02毫克,維生素B20.03毫克,尼克酸0.4毫克,維生素C12毫克,鈣12毫克,磷17毫克,鐵0.3毫克,鉀124毫克,鈉0.7毫克,鎂8毫克,氯23毫克等物質(zhì)。
【食療作用】
1.增強(qiáng)機(jī)體免疫功能 瓠瓜含有蛋白質(zhì)及多種微量素,有助于增強(qiáng)機(jī)體免疫功能。同時(shí),瓠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促進(jìn)抗體的合成,提高機(jī)體抗病毒能力。
2.降糖 從瓠瓜中分離出兩種胰蛋白酶抑制劑,對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從而起到降糖的效果。
3.防癌抗癌 胡蘿卜素在瓠瓜中含量較多,食后可阻止人體致癌物質(zhì)的合成,從而減少癌細(xì)胞的形成,降低人體癌癥的發(fā)病率。
【保健食譜】
1.瓠瓜湯面 羊肉200克,蘋果5個(gè),瓠瓜300克,白面100克,生姜適量。先將瓠瓜去皮、瓤,羊肉洗凈切片;把羊肉與蘋果放入鍋中,加水煮至羊肉熟,去蘋果,取羊肉;和面做成面條,用肉湯煮熟,放入姜、蔥、鹽、醋與瓠瓜、熟肉片調(diào)和即成。此湯具有止渴利尿的功效,凡屬水飲停蓄,津液不能上承而引起口渴,小便不利而中氣偏虛者,皆可輔食此湯面。
2.瓠瓜汁 鮮瓠瓜500克,蜂蜜適量。先將鮮瓠瓜洗凈,搗爛絞汁,以蜂蜜調(diào)勻(瓠瓜汁與蜂蜜用量之比為10:1)。每次服飲50毫升,每日2次。此汁具有清熱利濕,降壓的功效,適用于高血壓,煩熱口渴,肝炎黃疸,尿路結(jié)石等病癥。
3.瓠瓜鯽魚羹 瓠瓜500克,鯽魚1條(約200克)。先將鯽魚如法治凈,瓠瓜去皮、瓤,切塊;鍋置火上,傾入瓠瓜塊、鯽魚,加水500毫升,用文火慢煮,待魚熟時(shí),加適量佐料調(diào)勻即成。此羹具有利尿消腫之功,對腎炎浮腫患者有良效。
4.干貝瓠瓜 瓠瓜250克,水發(fā)干貝5O克,蔥花少許。瓠瓜洗凈去皮,切成長條片,干貝撕成絲,待用;鍋中下豬油燒至四成熱時(shí),放入瓠瓜泡油,倒入漏勺瀝去油;鍋內(nèi)留少量余油,放入蔥花,烹入料酒,加入清湯,再放干貝。瓠瓜,燒沸后加精鹽、味精,用濕淀粉勾芡,淋上雞油,起鍋裝盤即成。此肴具有滋陰潤燥,補(bǔ)腎強(qiáng)體的功效,適用于煩熱口渴,腹中宿食,水腫腹脹等病癥。
【注意事項(xiàng)】瓠瓜性滑而利,脾胃虛寒泄瀉者不宜多食。
【文獻(xiàn)選錄】
《唐本草》:“通利水道,止渴消熱”。
《備急千金要方》:“主消渴,惡瘡,鼻口中肉爛痛。”
《食物本草》:“主利大腸,潤澤肌膚”。
《滇南本草》:“苦能下水,令人吐,除面目風(fēng)邪,四肢浮腫,甜能利水,通淋,除心肺煩熱。”
【文化欣賞】
王念孫!妒枳C》:“瓠通作壺,《幽風(fēng)·七月》篇‘八月斷壺’,傳云‘壺,瓠也’。”又云:“瓠之轉(zhuǎn)聲為瓢,瓠之疊韻為瓠……瓠瀘,或作瓠婁。”
《魯語》:“苦瓠不材,于人共濟(jì)而已”。韋注:“共濟(jì)而已,佩瓠可以渡水也。”
歷史傳說:盧懷慎為丞相時(shí),平時(shí)為人穩(wěn)重自持,生活上清苦儉樸,從不講究吃喝。他曾經(jīng)在家請客,邀請賓客赴宴。宴前,盧懷慎對賓客說:“今日我請你們吃一菜,此菜蒸悶去毛,渾身光光,油亮可愛,整體一物,莫拗折頸,就是說連頭頸放在一起,猶如酒席上的整雞整鴨。”眾客人心中奇怪,不知丞相以何物請客?有人說鵝,有人說鴨,眾說紛壇,待到上菜時(shí),竟是一只蒸葫蘆,而吃的飯則是粗制的粟米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