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松盆景制作
(一)植物學知識
屬松科,松屬。常綠喬木,樹皮深灰褐色而略帶紅色,裂成鱗狀厚塊片,冬芽深紅褐色。葉2針一束,略粗硬,鮮綠色,長5~13厘米,葉鞘宿存。球果卵形,幾無梗,可宿存樹上數年。干形常彎曲,側枝平展,冠偃如蓋。生長于安徽黃山高峰之上者,由于環境的影響,姿態萬千,如玉屏樓前的"迎客松"、"送客松";北海的"麒麟松"、"黑虎松";天海的"臥龍松"等,自然形態極美,均為黃山松造型的范例。
黃山松為我國亞熱帶東部山中適生針葉樹,廣泛分布于安徽黃山、大別山海拔600~1800米;浙江天目山、雁蕩山海拔800~1500米;福建武夷山、戴云山海拔1000~1500米;臺灣中央山脈海拔800~2400米以及河南、江西、湖北、湖南等省。
黃山松極喜光,適生于涼潤、空氣濕度較大的高山氣候,垂直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要求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在土層瘠薄,巖石裸露的孤峰山脊上生長,則枝干低矮、彎曲,姿態奇特古雅,葉細而短,最適于制作盆景。
(二)取材與培育措施
人工繁殖:黃山松多用種子育苗繁殖,發芽率較高,一般可達80~85%。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球果呈黃褐色時,從樹冠茂密的健壯母樹上采集飽滿的球果,進行脫籽處理。日曬約10天后種鱗開裂,去翅除雜,裝袋冬藏。"春分"前后播種,苗圃地以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為好。噴灑五氯硝基苯75%或高錳酸鉀液進行土壤消毒。播前先將種子用水淋濕后用鈣鎂磷肥拌種。1公斤種子約拌0.5公斤鈣鎂磷肥。播后用細土覆蓋約2厘米,再用草遮蓋,一個月后開始陸續發芽出土。6月份可施一次稀薄腐熟人尿,施后用清水淋洗苗葉,再用0.5%波爾多液噴灑防病。7~8月為幼苗生長旺盛期,9月下旬停止生長,當年苗木可達20~25厘米左右。盆栽可選用2~3年生粗壯棵矮的樹苗,再進行加工造型。
山野采掘:黃山松天然更新容易,在海拔700米以上山地的巖石隙縫,崗脊及坡地上都可飛子下種。在山野選取生長粗壯矮小的黃山松野生苗,以枝干蟠虬,針葉短而密者為好,便于以后上盆造型。
采掘后要及時下地培育,栽前將全部針葉剪短一半,以減少蒸發。宜選擇光照充足、通風良好、土壤較瘠薄處栽培。控制水分和養分,炎夏季節要用蘆簾適用遮蔭,做到晚揭早蓋,并每天噴水1~2次,保持表土濕潤。地栽培育2年后,即成良好的盆景素材。
(三)上盆過程
選盆:黃山松姿態瀟灑優雅,蒼古狂逸,自然多變,故一般宜選用形狀古樸、色澤深沉的紫砂陶盆,通常以淺盆為主。盆的形狀依樹形而定,如直干式、雙干式、斜干式等宜選長方形或橢圓形盆;曲干式可選海棠形或馬槽盆;懸崖式可用深千筒盆或中深四方形或圓形盆;大型盆景可用白礬石、大理石等鑿石盆;小型盆景也可選用釉陶盆。
用土:黃山松適宜酸性沙質壤土,pH值在4.5~5.5之間,中性土或微酸性土也生長良好。盆栽最好用山土或腐葉土,摻拌30~40%的沙土為培養土。
栽種:黃山松的栽種以3~4月最為適宜,秋后栽種亦可。移栽時需帶宿土泥球,以利于盡快服盆成活。栽前應先檢查有無傷根、爛根和過長主根,如有必須剪除,在傷口上涂以蠟或油漆,以免松脂溢出。松類忌濕,故盆底須填上碎瓦片或木炭,上覆一層粗砂,深千筒盆可填至1B3高度,以利透氣排水。淺盆則用塑料紗網墊在盆孔上。栽種時,要用干燥土,將根部的土充分填塞,搖動盆缽,用竹簽撳實,鋪上青苔,澆一次透水,放置半陰處,約10天后,再逐漸移至陽光充足處,但不能一下移到強光下曝曬。
(四)整姿技術
加工:黃山松的整姿造型以攀扎為主,修剪為輔。攀扎以棕絲或金屬絲均可。而以金屬絲最為方便,容易掌握,但須注意定型后及時拆除,以免發生"陷絲"現象,造成枝條損傷。黃山松一般結合上盆進行整枝加工,按照今后樹形的需要,除去徒生枝、交叉枝、并行枝及多余的枝條,依造型需要先攀扎主干,再適當吊扎枝干,只須簡單加工,不必過于細瑣繁雜,待以后再逐年整形加工。
山野挖取的黃山松樹樁,經地栽養胚1~2年后即可上盆加工。也可露地培養,每年進行一次造型加工,第二年挖起切斷主根,重新下地,再調整造型姿態,促使多發側根,待數年后上盆即可成型觀賞。
黃山松的整枝修剪宜在冬末春初進行,此時為休眠期。攀扎造型在生長期進行為好,此時樹液流動,枝條柔軟,便于拿彎綁扎。
樹形:黃山松盆景形態自然多變,蒼健俊逸,具有典型松樹之特征。可制成直干式、斜干式、臥干式、曲干式和懸崖式。其造型要求可參照黑松的造型,不一定要剪扎成片,只需通過摘心方法,即每年春季將新萌嫩芽摘去1B2,便可控制枝葉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