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炎夏酷暑,幾乎人人都曾經有過胸腹脹滿、胃口不佳的表現。有人稱之為“夏季少食癥”--
夏季為何食欲差
一是氣溫高。日本一位營養師在《大口吃出健康》一文中指出:隨著氣溫的增高,身體會減少對熱量的需要量。熱需要量的降低,會使人饑餓感減少,不思進食。二是體內脫水。為保持高溫下體溫的衡定,人體內水分蒸發加快,特別是在空調室內感受不到失水,然而腸胃已經有了輕微脫水,這就使得消化液分泌減少,影響消化吸收。三是攝糖多。不少人喜飲含糖飲料解渴,但糖是天然的食欲抑制劑。四是消化液被稀釋。炎夏口渴,人們常常飲進大量的水和飲料,沖淡了胃腸消化液,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下降。五是貪吃生冷食物導致胃腸功能紊亂或因食物不潔引起胃腸不適、胃口不佳。
如何才能走出“夏季少食癥”的陰影呢?
宜科學地補充水分
首先,應補充潔凈的涼白開水,因為它最能解渴。從營養學觀點出發,煮沸后自然冷卻的涼開水最容易透過細胞膜促進新陳代謝。習慣于喝白開水的人,不易發生疲勞。其次,補水應適時。飯前和飯后半小時內不宜多飲水,以防沖淡消化液影響食欲和消化功能。再次,少飲含糖及二氧化碳的飲料,防止產生腹脹、納差。除常飲白開水外,還可以常飲一些能解熱毒、止煩渴的酸梅湯、綠豆湯、菊花茶、鮮藕茶、薄荷水及淡茶水。另外,夏季早晚常食粥既可以補充水分,又能起到防暑、療疾的作用,如綠豆粥、赤豆粥、蠶豆粥、荷葉粥、蓮子粥、百合粥、冬瓜粥、銀耳粥等。
宜科學地膳食
第一,多食苦酸。夏季高溫,濕氣重,加之喜冷飲、進水多,易致外濕入內,使脾胃濕困,導致脾胃功能障礙。此時,常吃苦酸味食物則能滲濕健脾。常見的苦味食品有苦瓜、蒲公英、啤酒、茶葉等。酸味食物也能滲濕、斂汗、止泄瀉。如番茄就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熱解毒、降低血壓的作用。
第二,多食清淡食物。清淡之品,有助于開胃、健脾。夏季宜選擇綠豆、白扁豆、莧菜、莼菜、馬蘭頭、茄子、瓜類、荔枝、蓮子、香菇、紫菜等,還有禽肉、鴿肉、鵪鶉肉、鯽魚、烏龜、甲魚、蜂乳、蜂蜜、牛奶、豆漿,以及大棗、甘蔗、梨等。
第三,規律飲食。其一,《黃帝內經·素問》指出:“飲食有節”,“無使過之”。意即不能暴飲暴食,每次吃七八成飽,有助于增進食欲。其二,粗細配搭,干稀相間,葷素合理。每周吃三餐粗糧;每天早餐吃面食、豆漿,中餐吃干飯,晚餐吃粥;以青菜、瓜類、豆類等蔬菜為主,輔以葷食。肉類以瘦豬肉、牛肉、家禽肉及魚蝦類為好。其三,按時進餐,不能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以免打亂胃腸活動節律,發生功能紊亂。其四,少食生冷。濫食生、冷,易使寒、濕互結,弱脾耗胃,導致泄瀉、腹痛發生。
第四,補充維生素。夏季出汗多,B族維生素耗損亦大,導致食欲不振。因此應多食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小麥胚芽、黃豆、糙米、牛奶、乳酪、花椰菜、菠菜、魚類、家禽肉、瘦豬肉等。維生素C可以很好地抵抗暑熱帶給人的壓力,苦瓜汁、芹菜汁、鳳梨汁等各種果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應常吃。
第五,講究烹調。在膳食的調配上,注意食物的色、香、味;經常調換飯菜花樣;力求烹調出色香味美的菜肴。如用蒜泥、姜末、醋及辛辣調味品做一些新鮮的涼拌菜,既可增進食欲,又可預防腸道傳染病。
宜科學地進補
祖國醫學認為,“脾主長夏”。脾虛者夏令養生,應采取益氣滋陰、健脾養胃、清暑化濕的“清補”原則。除飲食調養宜選用新鮮可口、性質平和、易于消化、補而不膩的應時蔬果和相宜的食品外,尚可適當選用一些健脾和胃的藥物和食物。如白扁豆能健脾和胃,常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減少、便溏腹瀉;白術能健脾益氣,常用于脾胃氣虛所致的食后腹脹、食少、便溏、四肢無力;甘草能健脾益胃,常用于脾胃氣虛所致的飲食減少、倦怠乏力,還可補益心氣及清熱解毒。對于年老、體弱者和兒童,還可服用各種羹、湯、粥等進行食療,如麥冬竹葉粥(麥冬、竹葉、炙甘草、大棗、粳米)、四色粥(綠豆、赤豆、麥片、黑芝麻各等份)、清開竹瀝粥(淡竹瀝、粟米、清開靈)、葡萄煎(鮮葡萄汁、鮮藕汁、鮮生地汁煮沸后加蜂蜜沖服)等。
宜科學地養生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能保持充沛的體力和精力,利于食物的“引誘”;常吞咽唾液,有助于消化;保持恬靜安寧的心情和樂觀開朗的精神狀態,能平衡神經;不貪涼,注意腹部保暖;戒煙限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積極防治各種疾病,減少病魔的肆虐。所有這些,都可以使人以最佳的身心面對炎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