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娃來到世界后,生長發育很快,一聲啼哭開始了自主呼吸,2個月就能微笑,1周歲時就能站立行走,掌握各種運動的基本動作。
但有些性急的大人,還覺得太慢,總希望自己的寶寶動作發育快點,過早的開始了鍛煉,3~4個月就讓寶寶“學坐”,甚至“站立”。殊不知,這樣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害。
母體內的胎兒受到子宮空間的限制,以及為了日后順利從產道娩出,全身的許多骨骼是軟骨,出生后,逐漸變粗變長,演化成硬骨,這個過程一般要持續到22~25歲才最后完成。因而,嬰幼兒的骨骼硬度差彈性大,容易變形;同時肌肉的力量不足,不能耐受過強的運動。過早學坐,可影響脊柱的發育,引起畸形,過早學走,可能導致下肢彎曲畸形,牽手向上走路,由于孩子肘部橈骨小頭的環狀韌帶薄弱,還可能發生橈骨小頭半脫位。
有人聽說患軟骨病(佝僂病)的孩子走路遲,便認為早些讓孩子走路就可以預防這種病。其實,軟骨病是由于體內缺少維生素D和鈣質所引起的,只要注意從飲食中補充鈣、適當曬太陽就可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服用魚肝油和鈣片。患軟骨病的孩子,骨質更加軟,站立時負重,更容易引起畸形,尤其要避免勉強多坐、多站或行走。
孩子生長發育有一定的規律,一般出生后3個月俯臥時,能用手臂撐住抬起頭;4~6個月會翻身;7~8個月會爬;1周歲時會站立或獨立行走。幫助孩子鍛煉,要按此規律順其自然。
還要指出的是,盡管年齡、月份相同,由于孩子所處的環境、撫養方式等不同,有的動作發育快些,有的則慢些。冬天出生的嬰兒走路遲些,因為他們1周歲左右正值冬季,穿著臃腫的棉襖、棉褲,活動不方便。對于智力、骨骼和肌肉發育正常的嬰兒,只要經常戶外活動,到一定年齡自然會坐、會走,父母不必過于擔心。當然,如果動作發育與正常嬰兒相差太多的話,例如1周歲半還不會走,要注意是否發育有問題,可去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