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国产在线啪,不卡中文字幕在线观看,青青色在线视频,久久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a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質量管理 » ISO質量體系 » 正文

三大管理體系審核條款對比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12-18  來源:HACCP聯盟  作者:質量服務事業部 張芹
核心提示:GB/T 19001、GB/T 24001、GB/T 45001三大管理體系審核條款對比表,供體系人參考

管理體系審核條款對比表

審核內容和方法

審核條款

GB/T 19001-2016

GB/T 24001-2016

GB/T 45001-2020

1范圍

1 范圍
本標準為下列組織規定了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a)需要證實其具有穩定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及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
b)通過體系的有效應用,包括體系改進的過程,以及保證符合顧客要求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
旨在增強顧客滿意。

本標準規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適用于各種類型、不同規模和提供不同產品和服務的組織。

注1:本標準中的術語“產品”或“服務”僅適用于預期提供給顧客或顧客所要求的產品和服務。
注2:法律法規要求可稱作法定要求。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組織能夠用于提升其環境績效的環境管理體系要求。本標準可供尋求以系統的方式管理其環境責任的組織使用,從而為“環境支柱”的可持續性做出貢獻。
本標準可幫助組織實現其環境管理體系的預期結果,這些結果將為環境、組織自身和相關方帶來價值。與組織的環境方針保持一致的環境管理體系預期結果包括:
提升環境績效;履行合規義務;實現環境口標。

本標準適用于任何規模、類型和性質的組織,并適用于組織基于生命周期觀點所確定的其活動、產品和服務中能夠控制或能夠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本標準并未提出具體的環境績效準則。
本標準能夠全部或部分地用于系統地改進環境管理,然而,只有當本標準的所有要求都被包含在組織的環境管理體系中且全部得到滿足,組織才能聲明符合本標準。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職業健康安全(OH&S)管理體系的要求,并給出了其使用指南,以使組織能夠通過防止與工作相關的傷害和健康損害以及主動改進其職業健康安全績效來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場所。
本標準適用于任何具有以下愿望的組織:通過建立、實施和保持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以改進健康安全、消除危險源并盡可能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包括體系缺陷)、利用職業健康安全機遇,以及應對與其活動相關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不符合。
本標準有助于組織實現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預期結果。依照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預期結果包括:
a) 持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績效;
b)滿足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
c) 實現職業健康安全目標。
本標準適用于任何規模、類型和活動的組織。它適用于組織控制下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這些風險必須考慮到諸如組織運行所處環境、組織工作人員和其他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等因素。
本標準既不規定具體的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準則,也不提供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設計規范。
本標準使組織能夠借助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整合健康和安全的其他方面,如工作人員的福利和(或)幸福等,
本標準不涉及對工作人員和其他有關的相關方的風險以外的議題,如產品安全、財產損失或環境影響等。
本標準能夠全部或部分地用于系統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然而,只有當本標準的所有要求均被包含在了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并全部得到滿足,有關符合本標準的聲明才能被認可。

/

2規范性引用文件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19000-2016 質量管理體系  基礎和術語(ISO9000:2015,IDT)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無規范性引用文件。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標準無規范性引用文件。

/

3.術語和定義

3 術語和定義
GB/T19000-2016 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

/

3.1 與組織和領導作用有關的術語

/

/

/

3.1.1 管理體系 management system
組織(3.1.4)用于建立方針、目標(3.2.5)以及實現這些且標的過程(3.3.5)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一組要素。

注1:一個管理體系可關注一個或多個領域(例如: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和安全、能源、財務管理)。
注 2:體系要素包括組織的結構、角色和職責、策劃和運行、績效評價和改進。
注3:管理體系的范圍可能包括整個組織、其特定的職能、其特定的部門,或跨組織的一個或多個職能。

3.10 管理體系 management system
組織(3.1)用于建立方針(3.14)和目標(3.16)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3.25)的一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 1:一個管理體系可針對單個或多個領域。
注 2:體系要素包括組織的結構、角色和職責、策劃、運行、績效評價和改進。
注3:管理體系的范圍可包括:整個組織,組織中具體且可識別的職能或部門,或者跨組織的一個或多個職能。
注4: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的ISO 管理體系標準的通用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為了澄清某些更廣泛的管理體系要素,注2做了改寫。

/

/

3.1.2 環境管理體系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管理體系(3.1.1)的一部分,用于管理環境因素(3.2.2)、履行合規義務(3.2.9),并應對風險和機遇(3.2.11)。

3.1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OH&S management system
用于實現職業健康安全方針(3.15)的管理體系(3.10)或管理體系的一部分。
注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目的是防止對工作人員(3.3)的傷害和健康損害(3.18),以及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
場所(3.6)。
注2:職業健康安全(OH&.S)與職業安全健康(OSH)同義。

/

 

/

3.14 方針 policy
由組織最高管理者(3.12)正式表述的組織(3.1)意圖和方向。
注: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的ISO管理體系標準的通用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

/

/

3.1.3 環境方針 environmental policy
由最高管理者(3.1.5)就環境績效(3.4.11)正式表述的組織(3.1.4)的意圖和方向。

3.15 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policy;OH&S policy
防止工作人員(3.3)受到與工作相關的傷害和健康損害(3.18)并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場所(3.6)的方針(3.14)。

/

/

3.1.4組織 organization
為實現目標(3.2.5),由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構成自身功能的一個人或一組人。

注1:組織包括但不限于個體經營者、公司、集團公司、商行、企事業單位、政府機構、合股經營的公司、公益機構、社團,或上述單位中的一部分或結合體,無論其是否具有法人資格、公營或私營。

3.1組織 organization
為實現目標(3.16),由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構成自身功能的一個人或一組人。

注1:組織包括但不限于個體經營者、公司、集團、商行、企事業單位、行政管理機構、合伙制企業、慈善機構或社會機構,或者上述組織的某部分或其組合,無論是否為法人組織、公有或私有。
注2: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的ISO管理體系標準的通用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

/

/

3.1.5 最高管理者 top management
在最高層指揮并控制組織(3.1.4)的一個人或一組人。

注1:最高管理者有權在組織內部授權并提供資源。
注2:若管理體系(3.1.1)的范圍僅覆蓋組織的一部分,則最高管理者是指那些指揮并控制組織該部分的人員。

3.12 最高管理者 top management
在最高層指揮和控制組織(3.1)的一個人或一組人。
注1:在保留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3.11)承擔最終責任的前提下,最高管理者有權在組織內授權和提供資源。
注 2:若管理體系(3.10)的范圍僅覆蓋組織的一部分,則最高管理者是指那些指揮和控制該部分的人員。
注3: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的ISO管理體系標準的通用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為了澄清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有關的最高管理者的職責,注1做了改寫。

/

/

3.1.6 相關方 interested party
能夠影響決策或活動、受決策或活動影響,或感覺自身受到決策或活動影響的個人或組織(3.1.4)。
示例:相關方可包括顧客、社區、供方、監管部門、非政府組織、投資方和員工,

注1:“感覺自身受到影響”意指已使組織知曉這種感覺。

3.2 相關方 interested party(首選術語)
利益相關方 stakeholder(許用術語)
可影響決策或活動、受決策或活動所影響,或者自認為受決策或活動影響的個人或組織(3.1)。

注: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的ISO管理體系標準的通用
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

/

/

3.2 與策劃有關的術語

/

/

/

3.2.1 環境 environment
組織(3.1.4)運行活動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氣、水、土地、自然資源、植物、動物、人,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注1:外部存在可能從組織內延伸到當地、區域和全球系統。
注 2:外部存在可用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氣候或其他特征來描述。

/

/

/

3.2.2 環境因素 environmental aspect
一個組織(3.1.4)的活動、產品和服務中與環境或能與環境(3.2.1)發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1:一項環境因素可能產生一種或多種環境影響(3.2.4)。重要環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夠產生一種或多種重大環境影響的環境因素。
注 2:重要環境因素是由組織運用一個或多個準則確定的。

/

/

/

3.2.3 環境狀況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在某個特定時間點確定的環境(3.2.1)的狀態或特征。

/

/

/

3.2.4 環境影響 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組織(3.1.4)的環境因素(3.2.2)給環境(3.2.1)造成的不利或有益的變化。

/

/

/

3.2.5 目標 objective
要實現的結果。

注1:目標可能是戰略性的、戰術性的或運行層面的。
注2:目標可能涉及不同的領域(例如:財務、健康與安全以及環境的目標),并能夠應用于不同層面[例如;戰略性的、組織層面的、項目、產品、服務和過程(3.3.5)]。
注3:目標可能以其他方式表達,例如:預期結果、目的、運行準則、環境目標(3.2.6),或使用其他意思相近的詞語,例如:指標等表達。

3.16  目標 objective
要實現的結果。
注1:目標可以是戰略性的、戰術性的或運行層面的。
注2:目標可涉及不同領域(如財務的、健康安全的和環境的目標),并可應用于不同層面[如戰略層面、組織整體層面、項目層面、產品和過程(3.25)層面]。
注3:目標可按其他方式來表述,例如:按預期結果、意圖、運行準則來表述目標;按某職業健康安全目標(3.17)來表述目標;使用其他近義詞(如靶向、追求或目的等)來表述目標。
注4: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的ISO 管理體系標準的通用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由于術語“職業健康安全目標”作為單獨的術語在3.17中給出定義,原注4被刪除。

/

/

3.2.6 環境目標 environmental objective
組織(3.1.4)依據其環境方針(3.1.3)建立的目標(3.2.5)。

3.17 職業健康安全目標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objective;OH&S objective
組織(3.1)為實現與職業健康安全方針(3.15)相一致的特定結果而制定的目標(3.16)。

/

/

3.2.7 污染預防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為了降低有害的環境影響(3.2.4)而采用(或綜合采用)過程(3.3.5)、慣例、技術、材料、產品、服務或能源以避免、減少或控制任何類型的污染物或廢物的產生、排放或廢棄。

注:污染預防可包括源消減或消除,過程、產品或服務的更改,資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
循環、再生或處理。

/

/

/

3.2.8 要求 requirement
明示的、通常隱含的或必須滿足的需求或期望。

注 1:“通常隱含的”是指對組織(3.1.4)和相關方(3.1.6)而言是慣例或一般做法,所考慮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注 2:規定要求指明示的要求,例如:文件化信息(3.3.2)中規定的要求。
注3:法律法規要求以外的要求一經組織決定遵守即成為了義務。

3.8 要求requirement
明示的、通常隱含的或必須滿足的需求或期望。

注1:“通常隱含的”是指,對組織(3.1)和相關方(3.2)而言,按慣例或常見做法,對這些需求或期望加以考慮是不言而喻的。
注 2:規定的要求是指經明示的要求,如文件化信息(3.24)中所闡明的要求。
注3: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的ISO 管理體系標準的通用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

/

/

3.2.9 合規義務 compliance obligations(首選術語)
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 legal requirements and other requirements(許用術語)
組織(3.1.4)必須遵守的法律法規要求(3.2.8),以及組織必須遵守或選擇遵守的其他要求。

注1:合規義務是與環境管理體系(3.1.2)相關的。
注2:合規義務可能來自于強制性要求,例如:適用的法律和法規,或來自于自愿性承諾,例如;組織的和行業的標
準、合同規定、操作規程、與社團或非政府組織間的協議。

3.9 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 legal requirements and other requirements
組織(3.1)必須遵守的法律法規要求,以及組織必須遵守或選擇遵守的其他要求(3.8)。
注1:對本標準而言,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是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3.11)相關的要求.
注 2:“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包括集體協議的規定。
注3: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包括依法律、法規、集體協議和慣例而確定的工作人員(3.3)代表的要求。

/

/

3.2.10 風險 risk
不確定性的影響。

注 1:影響指對預期的偏離——正面的或負面的。
注2:不確定性是一種狀態,是指對某一事件、其后果或其發生的可能性缺乏(包括部分缺乏)信息、理解或知識。
注3:通常用潛在“事件”(見GB/T23694—2013中的4.5.1.3)和“后果”(見GB/T23694—2013中的4.6.1.3),或兩者的結合來描述風險的特性。
注4:風險通常以事件后果(包括環境的變化)與相關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見GB/T23694—2013中的4.6.1.1)的組合來表示。

3.20 風險 risk
不確定性的影響。
注1:影響是指對預期的偏離——正面的或負面的。
注 2:不確定性是指對事件及其后果或可能性缺乏甚至部分缺乏相關信息、理解或知識的狀態。
注3:通常,風險以潛在“事件”(見GB/T23694—2013,4.5.1.3)和“后果”(見GB/T23694—2013,4.6.1.3),或兩者的組合來描述其特性。
注4:通常,風險以某事件(包括情況的變化)的后果及其發生的“可能性”(見GB/T23694—2013,4.6.1.1)的組合來表述。
注5:在本標準中,使用術語“風險和機遇”之處,意指職業健康安全風險(3.21)、職業健康安全機遇(3.22)以及管理體系的其他風險和其他機遇。
注6: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 SL所給出的 ISO 管理體系標準的通用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為了澄清本標準內所使用的術語“風險和機遇”,在此增加了注5。

/

/

3.2.11 風險和機遇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潛在的不利影響(威脅)和潛在的有益影響(機會)。

/

/

/

3.3 與支持和運行有關的術語

3.3 工作人員worker
在組織(3.1)控制下開展工作或與工作相關的活動的人員。

注1:在不同安排下,人員有償或無償地開展工作或與工作相關的活動,如定期的或臨時的、間歇性的或季節性的、偶然的或兼職的等。
注 2:工作人員包括最高管理者(3.12)、管理類人員和非管理類人員。
注3:根據組織所處的環境,在組織控制下所開展的工作或與工作相關的活動可由組織雇傭的工作人員、外部供方的工作人員、承包方、個人、外部派遣工作人員,以及其工作或與工作相關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受組織共同控制的其他人員來完成。

/

/

3.3.1 能力 competence
運用知識和技能實現預期結果的本領。

3.23 能力 competence
運用知識和技能實現預期結果的本領。
注: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 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的ISO管理體系標準的通用
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

/

/

3.3.2 文件化信息 documented information
組織(3.1.4)需要控制并保持的信息,以及承載信息的載體。

注 1:文件化信息可能以任何形式和承載載體存在,并可能來自任何來源。
注2;文件化信息可能涉及:
——環境管理體系(3.1.2),包括相關過程(3.3.5);
——為組織運行而創建的信息(可能被稱為文件);
——實現結果的證據(可能被稱為記錄)

3.24 文件化信息documented information
組織(3.1)需要控制并保持的信息及其載體。
注1:文件化信息可以任何形式和載體存在,并可來自任何來源。
注2:文件化信息可涉及:
a) 管理體系(3.10),包括相關過程(3.25);
b) 為組織運行而創建的信息(文件);
c) 結果實現的證據(記錄)。
注3: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的 ISO 管理體系標準的通
用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

/

/

3.3.3 生命周期 life cycle
產品(或服務)系統中前后銜接的一系列階段,從自然界或從自然資源中獲取原材料,直至最終處置。

注1:生命周期階段包括原材料獲取、設計、生產、運輸和(或)交付、使用、壽命結束后處理和最終處置。

/

/

/

3.3.4 外包 outsource
安排外部組織(3.1.4)承擔組織的部分職能或過程(3.3.5)。

注1:雖然外包的職能或過程是在組織的管理體系(3.1.1)覆蓋范圍內,但是外部組織是處在覆蓋范圍之外。

3.29 外包(動詞) outsource(verb)
對外部組織(3.1)執行組織的部分職能或過程(3.25)做出安排。
注1:雖然被外包的職能或過程處于組織的管理體系(3.10)范圍之內,但外部組織則處于范圍之外。
注2: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 SL所給出的ISO 管理體系標準的通
用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

/

/

3.3.5 過程 process
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系列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

注1:過程可形成也可不形成文件

3.25 過程 process
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系列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
注: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的ISO管理體系標準的通用
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

/

/

3.4 與績效評價和改進有關的術語

3.4 參與participatior
參加決策。

注:參與包括使健康安全委員會和工作人員代表(若有)加人。

/

/

3.4.1 審核 audit
獲取審核證據并于以客觀評價,以判定審核準則滿足程度的系統的、獨立的、形成文件的過程(3.3.5)。

注1:內部審核由組職(3.1.4)自行實施執行或由外部其他方代表其實施。
注 2:審核可以是結合審核(結合兩個或多個領域)。
注3:審核應由與被審核活動無責任關系、無偏見和無利益沖突的人員進行,以證實其獨立性。
注4:“審核證據”包括與審核準則相關且可驗證的記錄、事實陳述或其他信息;而“審核準則”則是指與審核證據進行比較時作為參照的一組方針、程序或要求(3.2.8),GB/T19011—2013中3.3和多3.2中分別對它們進行了定義。

3.32 審核 audit
為獲得審核證據并對其進行客觀評價,以確定滿足審核準則的程度所進行的系統的、獨立的和文件
化的過程(3.25)。
注1:審核可以是內部(第一方)審核或外部(第二方或第三方)審核,也可以是一種結合(結合兩個或多個領域)的
審核。
注 2:內部審核由組織(3.1)自行實施或由外部方代表其實施。
注3:“審核證據”和“審核準則”的定義見GB/T19011。
注4: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的ISO 管理體系標準的通
用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

/

/

3.4.2 符合 conformity
滿足要求(3.2.8)。

3.33 符合 conformity
滿足要求(3.8)。
注: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的ISO管理體系標準的通用
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

/

/

3.4.3 不符合 nonconformity
未滿足要求(3.2.8)。

注1:不符合與本標準要求及組織(3.1.4)自身規定的附加的環境管理體系(3.1.2)要求有關。

3.34 不符合 nonconformity
未滿足要求(3.8)。
注1:不符合與本標準的要求和組織(3.1)自己確定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3.11)附加的要求有關。
注 2: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的ISO管理體系標準的通
用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為了澄清不符合與本標準的要求和組織自身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之間的
關系,增加了注1。

/

/

3.4.4 糾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為消除不符合(3.4.3)的原因并預防再次發生所采取的措施。
注1:一項不符合可能由不止一個原因導致。

3.36 糾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為消除不符合(3.34)或事件(3.35)的原因并防止再次發生而采取的措施。
注: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ISO 管理體系標準的通用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由于“事件”是職業健康安全的關鍵因素,通過糾正措施來應對事件所需的活動與應對不
符合所需的活動相同,因此,該術語和定義被改寫為包括對“事件”的引用。

/

/

3.4.5 持續改進 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斷提升績效(3.4.10)的活動。
注1:提升績效是指運用環境管理體系(3.1.2),提升符合組織(3.1.4)的環境方針(3.1.3)的環境績效(3.4.11)。
注2:該活動不必同時發生于所有領域,也并非不能間斷。

3.37 持續改進 continual improvement
提高績效(3.27)的循環活動。
注1:提高績效涉及使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3.11),以實現與職業健康安全方針(3.15)和職業健康安全目標
(3.17)相一致的整體職業健康安全績效(3.28)的改進。
注 2:持續并不意味著不間斷,因此活動不必同時在所有領域發生。
注3: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的ISO 管理體系標準的通
用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為了澄清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背景下“績效”的含義,增加了注1。為了澄清
“持續”的含義,增加了注2。

/

/

3.4.6 有效性 effectiveness
實現策劃的活動和取得策劃的結果的程度。

3.13 有效性 effectiveness
完成策劃的活動并得到策劃結果的程度。
注: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的ISO管理體系標準的通用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

/

/

3.4.7 參數 indicator
對運行、管理或狀況的條件或狀態的可度量的表述。

/

/

/

3.4.8 監視 monitoring
確定體系、過程(3.3.5)或活動的狀態。
注1:為了確定狀態,可能需要實施檢查、監督或認真地觀察。

3.30 監視 monitoring
確定體系、過程(3.25)或活動的狀態。
注1:為了確定狀態,可能需要檢查、監督或批判地觀察。
注2: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的 ISO 管理體系標準的通
用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

/

/

3.4.9 測量measurement
確定數值的過程(3/3.5)

3.31 測量 measurement
確定值的過程(3.25)。
注: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 SL所給出的ISO管理體系標準的通用
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

/

/

3.4.10 績效 performance
可度量的結果
注1:績效可能與定量和定性的發現有關
注2;績效可能與活動、過程(3.3.5)、產品(包括服務),體系或組織(3.1.4)的管理有關

3.27 績效performance
可測量的結果。
注1:績效可能涉及定量或定性的發現。結果可由定量或定性的方法來確定或評價。
注2:績效可能涉及活動、過程(3.25)、產品(包括服務)、體系或組織(3.1)的管理。
注3:該術語和定義是《“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 補充合并本》附錄 SL所給出的 ISO 管理體系標準的通
用術語和核心定義之一。為了澄清結果的確定和評價所采用的方法的類型,注1被改寫。

/

/

3.4.11 環境績效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與環境因素(3.2.2)的管理有關的績效(3.4.10)。
注 1:對于一個環境管理體系(3.1.2)可依據組織(3.1.4)的環境方針(3.1.3)、環境目標(3.2.6)或其他準則,運用參數(3.4.7)來測量結果。

3.28 職業健康安全績效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performance;OH&S performance
與防止對工作人員(3.3)的傷害和健康損害(3.18)以及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場所(3.6)的有效性
(3.13)相關的績效(3.27)。

/

/

/

3.5 協商 consultation
決策前征詢意見。
注:協商包括使健康安全委員會和工作人員代表(若有)加入。

/

/

/

3.6 工作場所 workplace
在組織(3.1)控制下,人員因工作需要而處于或前往的場所。
注: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3.11)中,組織對工作場所的責任取決于其對工作場所的控制程度。

/

/

/

3.7 承包方 contractor
按照約定的規范、條款和條件向組織(3.1)提供服務的外部組織。
注:服務可包括建筑活動等。

/

/

/

3.18 傷害和健康損害 injury and ill health
對人的生理、心理或認知狀況的不利影響。
注1:這些不利影響包括職業疾病、不健康和死亡。
注 2:術語“傷害和健康損害”意味著存在傷害和(或)健康損害。

/

/

/

3.19
危險源 hazard  危害因素  危害來源
可能導致傷害和健康損害(3.18)的來源。
注1:危險源可包括可能導致傷害或危險狀態的來源,或可能因暴露而導致傷害和健康損害的環境。
注 2:考慮到中國安全生產領域現實存在的相關稱謂,本標準視“危險源”“危害因素”和“危害來源”同義。但對于中國安全生產領域中那些僅涉及對“物”或“財產”的損害而不涉及對“人”的傷害和健康損害(3.18)的情況,本標準的術語“危險源”“危害因素”或“危害來源”則不適用。

/

/

/

3.21 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isk;OH&S risk
與工作相關的危險事件或暴露發生的可能性與由危險事件或暴露而導致的傷害和健康損害(3.18)
的嚴重性的組合。

/

/

/

3.22 職業健康安全機遇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opportunity;OH&S opportunity
一種或多種可能導致職業健康安全績效(3.28)改進的情形。

/

/

/

3.26 程序procedurt
為執行某活動或過程(3.25)所規定的途徑。
注:程序可以文件化或不文件化。
[GB/T19000—2016,3.4.5,“注”被改寫]

/

/

/

3.35 事件 incident
由工作引起的或在工作過程中發生的可能或已經導致傷害和健康損害(3.18)的情況。
注1:發生傷害和健康損害的事件有時被稱為“事故”。
注2:未發生但有可能發生傷害和健康損害的事件在英文中稱為“near-miss""near-hit”或"close call",在中文中也
可稱為“未遂事件”“未遂事故”或“事故隱患”等。
注3:盡管事件可能涉及一個或多個不符合(3.34),但在沒有不符合(3.34)時也可能會發生。

/

4組織環境

4 組織環境

4 組織所處的環境

4 組織所處的環境

 

4.1 理解組織及其環境
組織應確定與其宗旨和戰略方向相關并影響其實現質量管理體系預期結果的能力的各種外部和內部因素。
組織應對這些外部和內部因素的相關信息進行監視和評審。

4.1 理解組織及其所處的環境
組織應確定與其宗旨相關并影響其實現環境管理體系預期結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內部問題。這些問題應包括受組織影響的或能夠影響組織的環境狀況。

4.1 理解組織及其所處的環境
組織應確定與其宗旨相關并影響其實現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預期結果的能力的內部和外部議題.

1)詢問領導層,影響本公司的內、外部事項主要有哪些?
2)如何對質量、環境和安全管理產生影響?
3)對這些內、外部事項的相關信息進行監視和評審的情況如何?

4.2 理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
由于相關方對組織穩定提供符合顧客要求及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具有影響或潛在影響,因此,組織應確定:
a)與質量管理體系有關的相關方;
b)與質量管理體系有關的相關方的要求。
組織應監視和評審這些相關方的信息及其相關要求

4.2 理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
組織應確定:
a) 與環境管理體系有關的相關方;
b) 這些相關方的有關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 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將成為其合規義務。

4.2 理解工作人員和其他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
組織應確定:
a) 除工作人員之外的、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有關的其他相關方;
b) 工作人員及其他相關方的有關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 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是或將可能成為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

1)詢問領導層,與本公司管理體系有關的相關方有哪些?
2)員工和相關方分別有哪些要求?
3)對相關方及其要求的信息是如何監視和評審的?

4.3 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
組織應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邊界和適用性,以確定其范圍。
在確定范圍時,組織應考慮:
a)4.1中提及的各種外部和內部因素;
b)4.2中提及的相關方的要求;
c)組織的產品和服務。
如果本標準的全部要求適用于組織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范圍,組織應實施本標準的全部要求。
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范圍應作為成文信息,可獲得并得到保持。該范圍應描述所覆蓋的產品和服務類型,如果組織確定本標準的某些要求不適用于其質量管理體系范圍,應說明理由。
只有當所確定的不適用的要求不影響組織確保其產品和服務合格的能力或責任,對增強顧客滿意也不會產生影響時,方可聲稱符合本標準的要求。

4.3 確定環境管理體系的范圍
組織應確定環境管理體系的邊界和適用性,以確定其范圍。
確定范圍時組織應考慮:
a) 4.1所提及的內、外部問題;
b) 4.2 所提及的合規義務;
c) 其組織單元、職能和物理邊界;
d) 其活動、產品和服務;
e) 其實施控制與施加影響的權限和能力。
范圍一經界定,該范圍內組織的所有活動、產品和服務均需納入環境管理體系。
范圍應作為文件化信息予以保持,并可為相關方所獲取。

4.3 確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范圍
組織應界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邊界和適用性,以確定其范圍。
在確定范圍時,組織:
a) 應考慮4.1中所提及的內部和外部議題;
b)必須考慮4.2中所提及的要求;
c) 必須考慮所計劃的或實施的與工作相關的活動。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應包括在組織控制下或在其影響范圍內可能影響組織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活動、產品和服務。
范圍應作為文件化信息可被獲取。

1)查看管理體系文件,確認管理體系的邊界和范圍是否形成文件?
2)是否考慮了各種內外部因素、相關方要求及其產品或服務、與所策劃或實施的工作相關的活動等?針對質量管理體系是否存在不適用的條款?若有是否說明理由?是否合理?

4.4 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

4.4 環境管理體系
為實現組織的預期結果,包括提升其環境績效,組織應根據本標準的要求建立、實施、保持并持續改進環境管理體系,包括所需的過程及其相互作用。
組織建立并保持環境管理體系時,應考慮在4.1和4.2中所獲得的知識。

4.4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組織應按照本標準的要求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包括所需的過程及其相互作用。

1)查看管理體系文件,確認是否按照標準的要求,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管理體系?
2)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包括哪些?
3)是否保持必要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以支持過程運行?
4)是否保留必要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為運行證據?

4.4.1 組織應拉照本標準的要求,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包括所需過程及其相互作用。
組織應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及其在整個組織中的應用,且應:
a) 確定這些過程所需的輸入和期望的輸出;
b)確定這些過程的順序和相互作用;
c)確定和應用所需的準則和方法(包括監視、測量和相關績效指標),以確保這些過程的有效運行和控制;
d確定這些過程所需的資源并確保其可獲得;
e)分配這些過程的職責和權限;
f)按照 6.1的要求應對風險和機遇;
g) 評價這些過程,實施所需的變更,以確保實現這些過程的預期結果;
h)改進過程和質量管理體系

4.4.2在必要的范圍和程度上,組織應:
a)保持成文信息以支持過程運行;
b)保留成文信息以確信其過程按策劃進行。

5領導作用

5 領導作用

5 領導作用

5 領導作用

 

5.1 領導作用和承諾

5.1 領導作用與承諾
最高管理者應通過下述方面證實其在環境管理體系方面的領導作用和承諾:
a) 對環境管理體系的有效性負責;
b) 確保建立環境方針和環境目標,并確保其與組織的戰略方向及所處的環境相一致;
c) 確保將環境管理體系要求融入組織的業務過程;
d) 確保可獲得環境管理體系所需的資源;
e) 就有效環境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環境管理體系要求的重要性進行溝通;
f) 確保環境管理體系實現其預期結果;
g) 指導并支持員工對環境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做出貢獻;
h) 促進持續改進;
i)支持其他相關管理人員在其職責范圍內證實其領導作用。
注:本標準所提及的“業務”可廣義地理解為涉及組織存在目的的那些核心活動。

5.1 領導作用和承諾
最高管理者應通過以下方式證實其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方面的領導作用和承諾:
a) 對防止與工作相關的傷害和健康損害以及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場所和活動全面負責并承擔
責任;
b) 確保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和相關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得以建立,并與組織戰略方向相一致;
c) 確保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融入組織業務過程之中;
d) 確保可獲得建立、實施、保持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所需的資源;
e) 就有效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和符合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的重要性進行溝通;
f) 確保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實現其預期結果;
g) 指導并支持人員為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做出貢獻;
h) 確保并促進持續改進;
i)支持其他相關管理人員證實在其職責范圍內的領導作用;
j)在組織內建立、引導和促進支持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預期結果的文化;
k) 保護工作人員不因報告事件、危險源、風險和機遇而遭受報復;
1)確保組織建立和實施工作人員的協商和參與的過程(見5.4);
m)支持健康安全委員會的建立和運行(見5.4e)1]]。
注:本標準所提及的“業務”可從廣義上理解為涉及組織存在目的的那些核心活動。

詢問領導層,確認其通過哪些活動證實其對管理體系的領導作用和承諾?

5.1.1 總則
最高管理者應通過以下方面,證實其對質量管理體系的領導作用和承諾:
a)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負責;
b)確保制定質量管理體系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并與組織環境相適應,與戰略方向相一致;
c)確保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融入組織的業務過程;
d)促進使用過程方法和基于風險的思維;
e)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資源是可獲得的;
f)溝通有效的質量管理和符合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重要性;
g)確保質量管理體系實現其預期結果;

5.1.2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最高管理者應通過確保以下方面,證實其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的領導作用和承諾:
a)確定、理解并持續地滿足顧客要求以及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
b) 確定和應對風險和機遇,這些風險和機遇可能影響產品和服務合格以及增強顧客滿意的能力;
c)始終致力于增強顧客滿意。

/

/

詢問領導層,確認其通過哪些活動證實其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的領導作用和承諾?

5.2 方針

5.2 環境方針
最高管理者應在界定的環境管理體系范圍內建立、實施并保持環境方針,環境方針應:
a) 適合于組織的宗旨和所處的環境,包括其活動、產品和服務的性質、規模和環境影響;
b) 為制定環境目標提供框架;
c) 包括保護環境的承諾,其中包含污染預防及其他與組織所處環境有關的特定承諾;
注:保護環境的其他特定承諾可包括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
d) 包括履行其合規義務的承諾;
e) 包括持續改進環境管理體系以提升環境績效的承諾。
環境方針應:
——以文件化信息的形式予以保持;
——在組織內得到溝通;
——可為相關方獲取。

5.2 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最高管理者應建立、實施并保持職業健康安全方針。職業健康安全方針應:
a) 包括為防止與工作相關的傷害和健康損害而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條件的承諾,并適合于組織的宗旨和規模、組織所處的環境,以及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和職業健康安全機遇的特性;
b) 為制定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提供框架;
c)包括滿足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承諾;
d) 包括消除危險源和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承諾(見 8.1.2);
e) 包括持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承諾;
f) 包括工作人員及其代表(若有)的協商和參與的承諾。
職業健康安全方針應:
——作為文件化信息而可被獲取;
——在組織內予以溝通;
——在適當時可為相關方所獲取;
——保持相關和適宜。

1)檢查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確認是否得到文件化?
2)詢問領導層,管理方針的含義,方針如何在內部外部得到溝通?

5.2.1 制定質量方針
最高管理者應制定、實施和保持質量方針,質量方針應:
a)適應組織的宗旨和環境并支持其戰略方向;
b)為建立質量目標提供框架;
c)包括滿足適用要求的承諾;
d)包括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承諾。

5.2.2 溝通質量方針
質量方針應:
a)可獲取并保持成文信息;
b)在組織內得到溝通、理解和應用;
c)適宜時,可為有關相關方所獲取。

5.3 組織的崗位、職責和權限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組織相關崗位的職責、權限得到分配、溝通和理解。
最高管理者應分配職責和權限,以:
a)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符合本標準的要求;
b)確保各過程獲得其預期輸出;
c)報告質量管理體系的績效以及改進機會(見10.1),特別是向最高管理者報告;
d)確保在整個組織中推動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e)確保在策劃和實施質量管理體系變更時保持其完整性。

5.3 組織的角色、職責和權限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在組織內部分配并溝通相關角色的職責和權限。
最高管理者應對下列事項分配職責和權限:
a) 確保環境管理體系符合本標準的要求;
b) 向最高管理者報告環境管理體系的績效,包括環境績效。

5.3 組織的角色、職責和權限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內相關角色的職責和權限分配到組織內各層次并予以溝通,且作為文件化信息予以保持。組織內每一層次的工作人員均應為其所控制部分承擔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方面的職責。
注1:盡管職責和權限可以被分配,但最高管理者仍應為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承擔最終責任。
注2:對于原國際標準中的單詞“roles”,本標準譯為“角色”,與GB/T24001—2016相同;但在 GB/T19001—2016
中,則譯為“崗位”,與本標準的“角色”具有相同的含義。
最高管理者應對下列事項分配職責和權限:
a) 確保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符合本標準的要求;
b) 向最高管理者報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績效。

1)查看公司組織架構圖,詢問管理層,了解公司的部門、崗位設置如何?
2)職責和權限如何得到分派、溝通和理解?
3)詢問管理者代表,確認其是否清楚自身的職責?

/

/

5.4 工作人員的協商和參與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過程,用于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開發、策劃、實施、績效評價和改進措施中與所有適用層次和職能的工作人員及其代表(若有)的協商和參與。
組織應:
a) 為協商和參與提供必要的機制、時間、培訓和資源。
注1:工作人員代表可視為一種協商和參與機制。
b) 及時提供對明確的、易理解的和相關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信息的訪問渠道。
c) 確定和消除妨礙參與的障礙或壁壘,并盡可能減少那些難以消除的障礙或壁壘。
注2:障礙和壁壘可包括未回應工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語言或讀寫障礙,報復或威脅報復,以及不鼓勵或懲罰工作人員參與的政策或慣例等。
d) 強調與非管理類工作人員在如下方面的協商:
1)確定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見4.2);
2) 建立職業健康安全方針(見5.2);
3) 適用時,分配組織的角色、職責和權限(見5.3);
4) 確定如何滿足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見6.1.3);
5) 制定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并為其實現進行策劃(見 6.2);
6) 確定對外包、采購和承包方的適用控制(見8.1.4);
7)確定所需監視、測量和評價的內容(見 9.1);
8) 策劃、建立、實施和保持審核方案(見9.2.2);
9) 確保持續改進(見10.3)。
e) 強調非管理類工作人員在如下方面的參與:
1) 確定其協商和參與的機制;
2) 辨識危險源并評價風險和機遇(見6.1.1和6.1.2);
3) 確定消除危險源和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措施(見6.1.4);
4) 確定能力要求、培訓需求、培訓和培訓效果評價(見7.2);
5) 確定溝通的內容和方式(見7.4);
6) 確定控制措施及其有效的實施和應用(見8.1、8.1.3和 8.2);
7) 調查事件和不符合并確定糾正措施(見10.2)。
注3:強調非管理類工作人員的協商和參與,旨在適用于執行工作活動的人員,但無意排除其他人員,如受組織內工作活動或其他因素影響的管理者。
注 4:需認識到,若可行,向工作人員免費提供培訓以及在工作時間內提供培訓,可以消除工作人員參與的重大障礙

1)詢問員工和員工代表如何協商和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策劃、實施、績效評價和改進活動?
2)詢問員工代表協商和參與的內容?

6策劃

6 策劃

6 策劃

6 策劃

 

6.1 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

6.1 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

6.1 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

 

6.1.1在策劃質量管理體系時,組織應考慮到4.1所提及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并確定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以:
a)確保質量管理體系能夠實現其預期結果;
b)增強有利影響;
c)預防或減少不利影響;
d)實現改進。

6.1.1總則
組織應建立、實施并保持滿足6.1.1~6.1.4的要求所需的過程。
策劃環境管理體系時,組織應考慮:
a) 4.1所提及的問題;
b) 4.2所提及的要求;
c) 其環境管理體系的范圍。
并且,應確定與環境因素(見6.1.2)、合規義務(見6.1.3)、4.1和4.2 中識別的其他問題和要求相關的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以:
——確保環境管理體系能夠實現其預期結果;
——預防或減少不期望的影響,包括外部環境狀況對組織的潛在影響;
——實現持續改進。
組織應確定其環境管理體系范圍內的潛在緊急情況,包括那些可能具有環境影響的潛在緊急情況。
組織應保持以下內容的文件化信息:
——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
——6.1.1~6.1.4中所需的過程,其詳盡程度應使人確信這些過程能按策劃得到實施。

6.1.1 總則
在策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時,組織應考慮4.1(所處的環境)所提及的議題、4.2(相關方)所提及的要求和4.3(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范圍),并確定所需應對的風險和機遇,以:
a) 確保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實現預期結果;
b)防止或減少不期望的影響;
c) 實現持續改進。
在確定所需應對的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及其預期結果有關的風險和機遇時,組織必須考慮:
——危險源(見 6.1.2.1);
——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和其他風險(見6.1.2.2);
——職業健康安全機遇和其他機遇(見 6.1.2.3);
——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見 6.1.3)。
在策劃過程中,組織應結合組織及其過程或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變更來確定和評價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預期結果有關的風險和機遇。對于所策劃的變更,無論是永久性的還是臨時性的,這種評價均應在變更實施前進行(見8.1.3)。
組織應保持以下方面的文件化信息:
——風險和機遇;
——確定和應對其風險和機遇(見6.1.2至6.1.4)所需的過程和措施。其文件化程度應足以讓人確信這些過程和措施可按策劃執行。

1)詢問管理層,確定的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有哪些?
2)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包括哪些?
3)如何整合并實施這些措施?
4)如何評價這些措施的有效性?

/

6.1.2環境因素
組織應在所界定的環境管理體系范圍內,確定其活動、產品和服務中能夠控制和能夠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及其相關的環境影響。此時應考慮生命周期觀點。
確定環境因素時,組織必須考慮:
a) 變更,包括已納入計劃的或新的開發,以及新的或修改的活動、產品和服務;
b) 異常狀況和可合理預見的緊急情況。
組織應運用所建立的準則,確定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環境影響的環境因素,即重要環境因素。
適當時,組織應在其各層次和職能間溝通其重要環境因素。
組織應保持以下內容的文件化信息:
——環境因素及相關環境影響;
——用于確定其重要環境因素的準則;
——重要環境因素。
注:重要環境因素可能導致與不利環境影響(威脅)或有益環境影響(機會)有關的風險和機遇。

/

1)查看“環境因素清單”和“重要環境因素清單”,確認環境因素的識別是否完整?
2)重要環境因素的評價準則是否文件化?
3)重要環境因素的評價是否合理?

/

/

6.1.2 危險源辨識及風險和機遇的評價

1)查看“危險源清單”,確認危險源清單的識別是否完整?
2)是否對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
3)風險評價是否充分?
4)是否覆蓋了對影響職業將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風險進行評價?

/

/

6.1.2.1 危險源辨識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用于持續和主動的危險源辨識的過程。該過程必須考慮(但不限于):
a)工作如何組織,社會因素(包括工作負荷、工作時間、欺騙、騷擾和欺壓),領導作用和組織的文化。
b) 常規和非常規的活動和狀況,包括由以下方面所產生的危險源:
1) 基礎設施、設備、原料、材料和工作場所的物理環境;
2) 產品和服務的設計、研究、開發、測試、生產、裝配、施工、交付、維護或處置;
3) 人的因素;
4)工作如何執行。
c) 組織內部或外部以往發生的相關事件(包括緊急情況)及其原因。
d) 潛在的緊急情況。
e) 人員,包括考慮:
1) 那些有機會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及其活動,包括工作人員、承包方、訪問者和其他人員;
2)那些處于工作場所附近可能受組織活動影響的人員;
3) 處于不受組織直接控制的場所的工作人員。
f)其他議題,包括考慮:
1)工作區域、過程、裝置、機器和(或)設備、操作程序和工作組織的設計,包括它們對所涉及工作人員的需求和能力的適應性;
2)由組織控制下的工作相關活動所導致的、發生在工作場所附近的狀況;
3) 發生在工作場所附近、不受組織控制、可能對工作場所內的人員造成傷害和健康損害的狀況。
g) 組織、運行、過程、活動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的實際或擬定的變更(見8.1.3)。
h) 危險源的知識和相關信息的變更。

/

/

6.1.2.2 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其他風險的評價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過程,以:
a)評價來自已辨識的危險源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同時必須考慮現有控制的有效性;
b) 確定和評價與建立、實施、運行和保持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相關的其他風險。
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評價方法和準則應在范圍、性質和時機方面予以界定,以確保其是主動的而非被動的,并被系統地使用。有關方法和準則的文件化信息應予以保持和保留。

 

/

/

6.1.2.3 職業健康安全機遇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其他機遇的評價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過程,以評價:
a)提升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職業健康安全機遇,同時必須考慮所策劃的對組織及其方針、過程或活動的變更,以及:
1) 使工作、工作組織和工作環境適合于工作人員的機遇;
2)消除危險源和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機遇。
b) 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其他機遇。
注: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和職業健康安全機遇可能會給組織帶來其他風險和其他機遇。

 

/

6.1.3 合規義務
組織應:
a) 確定并獲取與其環境因素有關的合規義務;
b) 確定如何將這些合規義務應用于組織;
c) 在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其環境管理體系時必須考慮這些合規義務。
組織應保持其合規義務的文件化信息。
注:合規義務可能會給組織帶來風險和機遇。

6.1.3 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的確定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過程,以:
a) 確定并獲取最新的適用于組織的危險源、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
b) 確定如何將這些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應用于組織,以及所需溝通的內容;
c) 在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時,必須考慮這些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
組織應保持和保留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文件化信息,并確保及時更新以反映任何變化。
注: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可能會給組織帶來風險和機遇。

1)了解合規義務的獲取渠道,查看“合規義務清單”,確認清單完整性?
2)相關合規義務是否進行發方?
3)抽查發放記錄;詢向人員,確認其對合規義務的了解和執行情況。

6.1.2組織應策劃:
a)應對這些風險和機遇的措施;
b)如何:
1)在質量管理體系過程中整合并實施這些措施(見4.4);
2)評價這些措施的有效性。
應對措施應與風險和機遇對產品和服務符合性的潛在影響相適應。
注1:應對風險可選擇規避風險,為尋求機遇承擔風險,消除風險源,改變風險的可能性或后果,分擔風險,或通過信息充分的決策而保留風險。
注2:機遇可能導致采用新實踐、推出新產品、開辟新市場、贏得新顧客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利用新技術和其他可行之處,以應對組織或其顧客的需求。

6.1.4 措施的策劃
組織應策劃:
a) 采取措施管理其:
1) 重要環境因素;
2) 合規義務;
3) 6.1.1所識別的風險和機遇。
b)如何:
1) 在其環境管理體系過程(見6.2、第7章、第8章和9.1)中或其他業務過程中融入并實施這些措施;
2) 評價這些措施的有效性(見9.1)。
當策劃這些措施時,組織應考慮其可選技術方案、財務、運行和經營要求。

6.1.4 措施的策劃
組織應策劃:
a)措施,以:
1)應對這些風險和機遇(見6.1.2.2和6.1.2.3);
2)滿足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見6.1.3);
3)對緊急情況做出準備和響應(見8.2);
b)如何:
1)在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過程中或其他業務過程中融入并實施這些措施;
2)評價這些措施的有效性。
在策劃措施時,組織必須考慮控制的層級(見8.1.2)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輸出。
在策劃措施時,組織還應考慮最佳實踐、可選技術方案以及財務、運行和經營等要求。

1)詢問負責人,針對其部門相關的風險和機遇、重要環境因素、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等,采取了哪些控制措施?
2)確認控制措施的合理性?

6.2 質量目標及其實現的策劃

6.2 環境目標及其實現的策劃

6.2 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及其實現的策劃

1)詢問管理層,建立的質量/環境/職業將康安全目標有哪些?
2)目標覆蓋了哪些部門和職能?
3)詢問負責人,如何實現部門的目標?
4)如何對目標進行監視和測量?
5)查看相關達成情況,確認目標的達成和監視情況,是否得到監視和適時更新?

6.2.1組織應對相關職能、層次和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建立質量目標。
質量目標應:
a)與質量方針保持一致;
b)可測量;
c)考慮到適用的要求;
d)與產品和服務合格以及增強顧客滿意相關;
e)予以監視;
f)予以溝通;
g)適時更新。
組織應保持有關質量目標的成文信息。

6.2.1環境目標
組織應針對其相關職能和層次建立環境目標,此時須考慮組織的重要環境因素及相關的合規義務,并考慮其風險和機遇。
環境目標應:
a)與環境方針一致;
b)可測量(可行時);
c)得到監視;
d)予以溝通;
e)適當時予以更新。
組織應保持環境目標的文件化信息。

6.2.1職業健康安全目標
組織應在相關職能和層次上制定職業健康安全目標,以保持和持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績效(見10.3)。
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應:
a) 與職業健康安全方針一致;
b) 可測量(可行時),或能夠進行績效評價;
c) 必須考慮:
1) 適用的要求;
2) 風險和機遇的評價結果(見6.1.2.2和6.1.2.3);
3) 與工作人員及其代表(若有)協商(見5.4)的結果;
d) 得到監視;
e) 予以溝通;
f) 在適當時予以更新。

 

6.2.2策劃如何實現質量目標時,組織應確定:
a)要做什么;
b)需要什么資源;
c)由誰負責;
d)何時完成;
e)如何評價結果。

6.2.2實現環境目標措施的策劃
策劃如何實現環境目標時,組織應確定:
a)要做什么;
b)需要什么資源;
c)由誰負責;
d)何時完成;
e)如何評價結果,包括用于監視實現其可測量的環境目標的進程所需的參數(見9.1.1)。
組織應考慮如何能將實現環境目標的措施融入其業務過程。

6.2.2實現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的策劃
在策劃如何實現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時,組織應確定:
a)要做什么;
b)需要什么資源;
c)由誰負責;
d)何時完成;
e)如何評價結果,包括用于監視的參數;
f)如何將實現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的措施融入其業務過程。
組織應保持和保留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和實現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的策劃的文件化信息。

 

6.3變更的策劃
當組織確定需要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變更時,變更應按所策劃的方式實施(見4.4
)。
組織應考慮:
a)變更目的及其潛在后果;
b)質量管理體系的完整性;
c)資源的可獲得性;
d)職責和權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

/

1)詢問管理層,公司的管理體系是否發生變更?
2)當發生更改時,如何進行策劃和實施?考慮哪些相關影響因素?

7支持

7 支持

7 支持

7 支持

 

7.1 資源

 

 

 

7.1.1 總則
組織應確定并提供所需的資源,以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
組織應考慮:
a)現有內部資源的能力和局限;
b)需要從外部供方獲得的資源。

7.1 資源
組織應確定并提供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環境管理體系所需的資源。

7.1 資源
組織應確定并提供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所需的資源。

1)詢問管理層,公司為建立、實施、保持和技續改進管理體系提供了哪些資源?
2)現有的資源有哪些的束?
3)可能需要外部提供的資源有哪些?

7.1.2 人員
組織應確定并配備所需要的人員,以有效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并運行和控制其過程。

/

/

1)詢問部門負責人,是否制定公司人力資源發展規劃?
2)查看人員名冊和檔案,確認管理體系運行和控制所需的人員有哪些?
3)如何得到這些人員?
4)提供的人員是否滿足需求?

7.1.3 基礎設施
組織應確定、提供和維護過程運行所需的基礎設施,以運行過程,并獲得合格產品和服務。
注:基礎設施可包括:
a)建筑物和相關設施;
b)設備,包括硬件和軟件;
c)運輸資源;
d)信息和通訊技術。

/

/

1)詢問和實地觀察,了解基礎設施總體情況,確認公司管理體系過程運行所需的基礎設施有哪些?
2)查設備設施臺賬、維修和維護保養相關規定及記錄,確認是否滿足過程運行的需求?尤其檢查特種設備管理情況

7.1.4 過程運行環境
組織應確定、提供并維護所需的環境,以運行過程,并獲得合格產品和服務。
注:適宜的過程運行環境可能是人文因素與物理因素的結合,例如:
a)社會因素(如非歧視、安定、非對抗);
b)心理因素(如減壓、預防過度疲勞、穩定情緒);
c)物理因素(如溫度、熱量、濕度、照明、空氣流通、衛生、噪聲)。
由于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同,這些因素可能存在顯著差異。

/

/

實地觀察,詢問了解運行環境總體情況,查相關規定,確認公司管理體系過程運行環境如何?
是否滿足過程運行的需要?

7.1.5 監視和測量資源

/

/

1)詢問負責人,確定的監視和測量資源有哪些?
2)是否滿足監視和測量的需求?
3)查看測量設備清單、測量設備檢定/校準計劃等,確認有溯源要求的測量設備有哪些?
4)是否按計劃實施校準和檢驗?
5)查看相關的校準或檢定報告,現場觀察監視和測量資源狀態,確認其是否得到適當的維護?
6)測量設備是否得到校準或檢驗,并進行狀態標識?

7.1.5.1總則
當利用監視或測量來驗證產品和服務符合要求時,組織應確定并提供所需的資源,以確保結果有效和可靠。
組織應確保所提供的資源:
a)適合所開展的監視和測量活動的特定類型;
b)得到維護,以確保持續適合其用途。
組織應保留適當的成文信息,作為監視和測量資源適合其用途的證據。

/

/

 

7.1.5.2測量溯源
當要求測量溯源時,或組織認為測量溯源是信任測量結果有效的基礎時,則測量設備應:
a)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標準的測量標準,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和(或)檢定,當不存在上述標準時,應保留作為校準或驗證依據的成文信息;
b)予以標識,以確定其狀態;
c)予以保護,防止由于調整、損壞或衰減所導致的校準狀態和隨后的測量結果的失效。
當發現測量設備不符合預期用途時,組織應確定以往測量結果的有效性是否受到不利影響,必要時應采取適當的措施。

/

/

 

7.1.6 組織的知識
組織應確定必要的知識,以運行過程,并獲得合格產品和服務。
這些知識應予以保持,并在需要范圍內可得到。
為應對不斷變化的需求和發展趨勢,組織應審視現有的知識,確定如何獲取或接觸更多必要的知識和知識更新。
注1:組織的知識是組織特有的知識,通常從其經驗中獲得,是為實現組織目標所使用和共享的信息。
注2:組織的知識可以基于:
a)內部來源(例如知識產權;從經驗獲得的知識;從失敗和成功項目汲取的經驗和教訓、獲取和分享未成文的知識和經驗,以及過程、產品和服務的改進結果);
b)外部來源(如標準;學術交流;專業會議,從顧客或外部供方收集的知識)。

/

/

1)詢問負責人,確定運行過程所需的知識包括哪些?這些知識如何獲得?
2)如何應用?
3)是否得到保持和更新?

7.2 能力
組織應:
a)確定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員所需具備的能力,這些人員從事的工作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績效和有效性;
b)基于適當的教育、培訓或經驗,確保這些人員是勝任的;
c)適用時,采取措施獲得所需的能力,并評價措施的有效性;
d)保留適當的成文信息,作為人員能力的證據。
注:適用措施可包括對在職人員進行培訓、輔導或重新分配工作,或者聘用、外包用途的人員。

7.2 能力
組織應:
a)確定在其控制下工作,對組織環境績效和履行合規義務的能力有影響的人員所需的能力;
b)基于適當的教育、培訓或經歷,確保這些人員能夠勝任工作;
c)確定與其環境因素和環境管理體系相關的培訓需求;
d)適當時,采取措施以獲得所必需的能力,并評價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注:適當措施可能包括,例如:向現有員工提供培訓和指導,或重新委派其職務;或聘用、雇傭勝任的人員。
組織應保留適當的文件化信息作為能力的證據。

7.2 能力
組織應:
a) 確定影響或可能影響其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工作人員所必需具備的能力;
b) 基于適當的教育、培訓或經歷,確保工作人員具備勝任工作的能力(包括具備辨識危險源的能力);
c) 在適用時,采取措施以獲得和保持所必需的能力,并評價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 保留適當的文件化信息作為能力證據。
注: 適用措施可包括:向現有所雇人員提供培訓、指導或重新分配工作;外聘或將工作承包給能勝任工作的人員等。

1)詢問負責人,是否確定人員所需的能力(包括識別環境因素和危險)?
2)如何評價其控制下的人員具備所需的能力?
3)是否建立員工績效考核度并實施?
4)為獲取所需能力采取了哪些措施?
5)查看相關人員檔案、培訓記錄,確認人員的能力是否滿足需求?

7.3 意識
組織應確保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員知曉:
a)質量方針;
b)相關的質量目標;
c)他們對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貢獻,包括改進績效的益處;
d)不符合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后果。

7.3 意識
組織應確保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員意識到:
a)環境方針;
b)與他們的工作相關的重要環境因素和相關的實際或潛在的環境影響;
c)他們對環境管理體系有效性的貢獻,包括對提高環境績效的貢獻;
d)不符合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包括未履行組織的合規義務的后果。

7.3 意識
工作人員應意識到:
a) 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和職業健康安全目標;
b) 其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有效性的貢獻作用,包括提升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益處;
c) 不符合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的影響和潛在后果;
d) 與其相關的事件和調查結果;
e) 與其相關的危險源、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和所確定的措施;
f) 從其所認為的存在急迫且嚴重危及其生命或健康的工作狀況中逃離的能力,以及為保護其免遭由此而產生的不當后果所做出的安排。

1)抽查員工,與其交談,確認員工是否了解公司的管理方針?
2)是否消楚自己部門管理目標?
3)是否清楚工作要求和違反要求時的后果?

7.4 溝通
組織應確定與質量管理體系相關的內部和外部溝通,包括:
a)溝通什么;
b)何時溝通;
c)與誰溝通;
d)如何溝通;
e)誰來溝通。

7.4 信息交流

7.4 溝通

1)詢問負責人,如何就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相關信息進行內部和外部溝通?
2)溝通的內容包括哪些?
3)溝通的內容是否完整?溝通是否及時?

7.4.1 總則
組織應建立、實施并保持與環境管理體系有關的內部與外部信息交流所需的過程,包括:
a)信息交流的內容;
b)何時進行信息交流;
c)與誰進行信息交流;
d)如何進行信息交流。
策劃信息交流過程時,組織應:
——考慮其合規義務;
——確保所交流的環境信息與環境管理體系形成的信息一致且真實可信。
組織應對其環境管理體系相關的信息交流做出響應。
適當時,組織應保留文件化信息,作為其信息交流的證據。

7.4.1 總則
組織應建立、實施并保持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有關的內外部溝通所需的過程,包括確定:
a) 溝通什么;
b) 何時溝通;
c) 與誰溝通:
1) 與組織內不同層次和職能;
2) 與進入工作場所的承包方和訪問者;
3) 與其他相關方;
d) 如何溝通。
在考慮溝通需求時,組織必須考慮到各種差異(如性別、語言、文化、讀寫能力、殘障)。
在建立溝通過程中,組織應確保外部相關方的觀點被考慮。
在建立溝通過程時,組織:
——必須考慮其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
——應確保所溝通的職業健康安全信息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內所形成的信息一致且可靠。
組織應對有關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溝通做出響應。
適當時,組織應保留文件化信息作為其溝通的證據。

 

7.4.2 內部信息交流
組織應:
a)在其各職能和層次間就環境管理體系的相關信息進行內部信息交流,適當時,包括交流環境管理體系的變更;
b)確保其信息交流過程能夠促使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員對持續改進做出貢獻。

7.4.2 內部溝通
組織應:
a)就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相關信息在其不同層次和職能之間進行內部溝通,適當時還包括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變更;
b)確保其溝通過程能夠使工作人員為持續改進做出貢獻。

 

7.4.3 外部信息交流
組織應按其建立的信息交流過程的規定及其合規義務的要求,就環境管理體系的相關信息進行外部信息交流。

7.4.3 外部溝通
組織應按其所建立的溝通過程就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相關信息進行外部溝通,并必須考慮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

 

7.5 成文信息

7.5 文件化信息

7.5 文件化信息

 

7.5.1 總則
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應包括:
a)本標準要求的成文信息;
b)組織所確定的、為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所需的成文信息;
注:對于不同組織,質量管理體系成文信息的多少與詳略程度可以不同,取決于:
——組織的規模,以及活動、過程、產品和服務的類型;
——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復雜程度;
——人員的能力。

7.5.1 總則
組織的環境管理體系應包括:
a)本標準要求的文件化信息;
b)組織確定的實現環境管理體系有效性所必需的文件化信息。
注:不同組織的環境管理體系文件化信息的復雜程度可能不同,取決于:
——組織的規模及其活動、過程、產品和服務的類型;
——證明履行其合規義務的需要;
——過程的復雜性及其相互作用;
——在組織控制下工作的人員的能力。

7.5.1 總則
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應包括:
a)本標準要求的文件化信息;
b)組織確定的實現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有效性所必需的文件化信息;
注:對于不同組織而言,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文件化信息的程度可能因以下方面存在差異而不同:
——組織的規模及其活動、過程、產品和服務的類型;
——證實滿足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的需要;
——過程的復雜性及其相互作用;
——工作人員的能力。

1)查看管理體系文件消單,確認管理體系文件包括哪些文件?
2)是否滿足標準和公司體系運行的要求?

7.5.2 創建和更新
在創建和更新成文信息時,組織應確保適當的:
a)標識和說明(如標題、日期、作者、索引編號);
b)形式(如語言、軟件版本、圖表)和載體(如紙質的、電子的);
c)評審和批準,以保持適宜性和充分性。

7.5.2 創建和更新
創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時,組織應確保適當的:
a)識別和描述(例如標題、日期、作者或文獻編號)
b)形式(例如語言文字、軟件版本、圖表)與載體(例如紙質、電子);
c)評審和批準,以確保適宜性和充分性。

7.5.2 創建和更新
創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時,組織應確保適當的:
a) 標識和說明(如標題、日期、作者或文件編號);
b) 形式(如語言文字、軟件版本、圖表)與載體(如紙質載體、電子載體);
c) 評審和批準,以確保適宜性和充分性。

1)詢間負責人,了解體系文件是如何識別的?
2)文件的形式有哪些?
3)評審和批準的流程如何?
4)檢查相關文件評審記錄。

7.5.3 成文的信息控制
7.5.3.1應控制質量管理體系和本標準所要求的成文信息,以確保:
a)在需要的場合和時機,均可獲得并適用;
b)予以妥善保護(如防止泄密、不當使用或缺失)。

7.5.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環境管理體系及本標準要求的文件化信息應予以控制,以確保其:
a)在需要的時間和場所均可獲得并適用;
b)受到充分的保護(例如防止失密、不當使用或完整性受損)。
為了控制文件化信息,適用時,組織應采取以下措施:
——分發、訪問、檢索和使用;
——存儲和保護,包括保持易讀性;
——變更的控制(例如版本控制);
——保留和處置。
組織應識別所確定的對環境管理體系策劃和運行所需的來自外部的文件化信息,適當時,應對其予以控制。
注:“訪問”可能指只允許查閱文件化信息的決定,或可能指允許并授權查閱和更改文件化信息的決定。

7.5.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本標準所要求的文件化信息應予以控制,以確保:
a) 在需要的場所和時間均可獲得并適用;
b) 得到充分的保護(如防止失密、不當使用或完整性受損)。
適用時,組織應針對下列活動來控制文件化信息:
——分發、訪問、檢索和使用;
——存儲和保護,包括保持易讀性;
——變更控制(如版本控制);
——保留和處置。
組織應識別其所確定的、策劃和運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所必需的、來自外部的文件化信息,適當時應對其予以控制。
注1:“訪問”可能指僅允許查閱文件化信息的決定,或可能指允許并授權查閱和更改文件化信息的決定。
注2:“訪問”相關文件化信息包括工作人員及其代表(若有)的“訪問”。

1)詢問負責人,了解體系文件的控制要求,查看文件的發放和控制記錄?
2)實地觀察文件和記錄的控制情況,確認使用的文件是否有效?
3)是否存在泄密情況?
4)記錄是否有涂改?

7.5.3.2為控制成文信息,適用時,組織應進行下列活動:
a)分發、訪問、檢索和使用;
b)存儲和防護,包括保持可讀性;
c)更改控制(如版本控制);
d)保留和處置。
對于組織確定的策劃和運行質量管理體系所必需的來自外部的成文信息,組織應進行適當識別,并予以控制。
應對所保留的、作為符合性證據的成文信息予以保護,防止非預期的更改。
注:成文信息的“訪問”可能意味著僅允許查閱,或者意味著允許查閱并授權修改。

 

 

8運行

8 運行

8 運行

8 運行

 

8.1 運行的策劃和控制
為滿足產品和服務提供的要求,并實施第6章所確定的措施,組織應通過以下措施對所需的過程(見4.4)進行策劃、實施和控制:
a)確定產品和服務的要求;
b)建立下列內容的準則:
1)過程;
2)產品和服務的接收。
c)確定所需的資源以使產品和服務符合要求;
d)按照準則實施過程控制;
e)在必要的范圍和程度上,確定并保持、保留成文信息,以:
1)確信過程已經按策劃進行;
2)證明產品和服務符合要求。
策劃的輸出應適合于組織的運行。
組織應控制策劃的變更,評審非預期變更的后果,必要時,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影響。
組織應確保外包過程受控(見8.4)。

8.1 運行的策劃和控制
組織應建立、實施、控制并保持滿足環境管理體系要求以及實施6.1和6.2所識別的措施所需的過程,通過:
——建立過程的運行準則;
——按照運行準則實施過程控制。
注:控制可包括工程控制和程序控制。控制可按層級(例如消除、替代、管理)實施,并可單獨使用或結合使用。
組織應對計劃內的變更進行控制,并對非預期性變更的后果予以評審,必要時,應采取措施降低任何有害影響。
組織應確保對外包過程實施控制或施加影響。應在環境管理體系內規定對這些過程實施控制或施加影響的類型與程度。
從生命周期觀點出發,組織應:
a)適當時,制定控制措施,確保在產品或服務設計和開發過程中,考慮其生命周期的每一階段,并提出環境要求;
b)適當時,確定產品和服務采購的環境要求;
c)與外部供方(包括合同方)溝通其相關環境要求;
d)考慮提供與產品或服務的運輸或交付、使用、壽命結束后處理和最終處置相關的潛在重大環境影響的信息的需求。
組織應保持必要的文件化信息,以確信過程已按策劃得到實施。

8.1 運行的策劃和控制

1)詢間負責人,如何對生產(服務)過程進行策劃?
2)如何對風險和機遇進行控?
3)是否有按照策劃的要求實施?

8.1.1 總則
為了滿足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和實施第6章所確定的措施,組織應策劃、實施、控制和保持所需的過程,通過:
a) 建立過程準則;
b) 按照準則實施過程控制;
c) 保持和保留必要的文件化信息,以確信過程已按策劃得到實施;
d) 使工作適合于工作人員。
在多雇主的工作場所,組織應與其他組織協調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相關部分。

 

8.1.2 消除危險源和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組織應通過采用下列控制層級,建立、實施和保持用于消除危險源和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過程:
a) 消除危險源;
b) 用危險性低的過程、操作、材料或設備替代;
c) 采用工程控制和重新組織工作;
d) 采用管理控制,包括培訓;
e) 使用適當的個體防護裝備。
注:在許多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包括了組織無償為工作人員提供個體防護裝備(PPE)的要求。

 

8.2 產品和服務的要求

8.1

8.1.1/8.1.2

1)詢問負責人,與顧客溝通的內容包括哪些?
2)哪些部門參與了產品(服務)要求的確定?
3)確定的產品(服務)要求包括哪些?
4)是否考慮了適當的合規義務要求?
5)抽查合同情況,確認合同評審是否符合要求?
6)合同的變更時是如何處理的?

8.2.1 顧客溝通
與顧客溝通的內容應包括:
a)提供有關產品和服務的信息;
b)處理問詢、合同或訂單,包括更改;
c)獲取有關產品和服務的顧客反饋,包括顧客投訴;
d)處置或控制顧客財產;
e)關系重大時,制定應急措施的特定要求。

8.2.2 產品和服務要求的確定
在確定向顧客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要求時,組織應確保:
a)產品和服務的要求得到規定,包括:
1)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
2)組織認為的必要要求。
b)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能夠滿足所聲明的要求。

8.2.3 產品和服務要求的評審

8.2.3.1組織應確保有能力向顧客提供滿足要求的產品和服務。在承諾向顧客提供產品和服務之前,組織應對如下各項要求進行評審:
a)顧客規定的要求,包括對交付及交付后活動的要求;
b)顧客雖然沒有明示,但規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預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組織規定的要求;
d)適用于產品和服務的法律法規要求;
e)與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訂單要求。
組織應確保與以前規定不一致的合同或訂單要求已得到解決。
若顧客沒有提供成文的要求,組織在接受顧客要求前應對顧客要求進行確認。
注:在某些情況下,如網上銷售,對每一個訂單進行正式的評審可能是不實際的,作為替代方法,可評審有關的產品信息,如產品目錄。

8.2.3.2適用時,組織應保留與下列方面有關的成文信息:
a)評審結果;
b)針對產品和服務的新要求。

8.2.4 產品和服務要求的更改
若產品和服務要求發生更改,組織應確保相關的成文信息得到修改,并確保相關人員知道已更改的要求。

8.3 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開發

8.1

8.1.1/8.1.2

1)詢間負責人,設計開發的過程如何?各階段的輸出包括哪些?
2)抽查設計開發的相關記錄,確認設計開發是否按流程實施?
3)如果不適用則審核其合理性。是否考慮了生命周期的觀點,提出了哪些環境要求?

8.3.1 總則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適當的設計和開發過程,以確保后續的產品和服務的提供。

8.3.2 設計和開發的策劃
在確定設計和開發的各個階段和控制時,組織應考慮:
a)設計和開發活動的性質、持續時間和復雜程度;
b)所需的過程階段,包括適用的設計和開發評審;
c)所要求的設計和開發驗證、確認活動;
d)設計和開發過程涉及的職責和權限;
e)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開發所需的內部、外部資源:
f)設計和開發過程參與人員之間接口的控制需求;
g)顧客及使用者參與設計和開發過程的需求;
h)后續產品和服務提供的要求;
i)顧客和其他有關相關方所期望的對設計和開發過程的控制水平;
j)證實已經滿足設計和開發要求所需的成文信息。

8.3.3 設計和開發的輸入
組織應針對所設計和開發的具體類型的產品和服務,確定必需的要求。組織應考慮:
a)功能和性能要求;
b)來源于以前類似設計和開發活動的信息;
c)法律法規要求;
d)組織承諾實施的標準和行業規范;
e)由產品和服務性質所導致的潛在的失效后果。
針對設計和開發的目的,輸入應是充分和適宜的,且應完整、清楚。
相互矛盾的設計和開發輸入應得到解決。
組織應保留有關設計和開發輸入的成文信息。

8.3.4 設計和開發的控制
組織應對設計和開發過程進行控制,以確保:
a)規定擬獲得的結果;
b)實施評審活動,以評價設計和開發的結果滿足要求的能力;
c)實施驗證活動,以確保設計和開發輸出滿足輸入的要求;
d)實施確認活動,以確保產品和服務能夠滿足規定的使用要求或預期用途要求;
e)針對評審、驗證和確認過程中確定的問題采取必要措施;
f)保留這些活動的成文信息。
注:設計和開發的評審、驗證和確認具有不同目的。根據組織的產品和服務的具體情況,可以單獨或以任意組合的方式進行。

8.3.5 設計和開發的輸出
組織應確保設計和開發輸出:
a)滿足輸入的要求;
b)滿足后續產品和服務提供過程的需要;
c)包括或引用監視和測量的要求,適當時,包括接收準則;
d)規定產品和服務特性,這些特性對于預期目的、安全和正常提供是必需的。
組織應保留有關設計和開發輸出的成文信息。

8.3.6 設計和開發的更改
組織應對產品和服務在設計和開發期間以及后續所做的更改進行適當的識別、評審和控制,以確保這些更改對滿足要求不會產生不利影響。
組織應保留下列方面的成文信息:
a)設計和開發變更;
b)評審的結果;
c)更改的授權;
d)為防止不利影響而采取的措施。

8.4 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的控制

/

8.1.1/8.1.2

1)詢問負責人,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包括哪些?
2)對這些外部供方分別如何控制?
3)是否進行了調查、評價和持續的監視?
4)查看外部供方的名錄,抽查外部供方的控制記錄,確認外部供方的控制是否符合要求?
5)抽查采購品的相關合同、訂單和驗收記錄,確認對采購品的控是否符合要求?
6)如何向外部供方、承包方溝通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的要求?如何對其進行控制?

8.4.1 總則
組織應確保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符合要求。
在下列情況下,組織應確定對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實施的控制:
a)外部供方的產品和服務將構成組織自身的產品和服務的一部分;
b)外部供方代表組織直接將產品和服務提供給顧客;
c)組織決定由外部供方提供過程或部分過程。
組織應基于外部供方按照要求提供過程、產品和服務的能力,確定并實施外部供方的評價、選擇、績效監視以及再評價的準則。對于這些活動和由評價引發的任何必要的措施,組織應保留成文信息。

8.1.4 采購

8.4.2 控制類型和程度
組織應確保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不會對組織穩定地向顧客交付合格產品和服務的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組織應:
a)確保外部提供的過程保持在其質量管理體系的控制之中;
b)規定對外部供方的控制及其輸出結果的控制;
c)考慮:
1)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對組織穩定地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能力的潛在影響;
2)由外部供方實施控制的有效性;
d)確定必要的驗證或其他活動,以確保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滿足要求。

8.1.4.1 總則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用于控制產品和服務采購的過程,以確保采購符合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8.4.3 提供的外部供方的信息
組織應確保在與外部供方溝通之前所確定的要求是充分和適宜的。
組織應與外部供方溝通以下要求:
a)需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
b)對下列內容的批準:
1)產品和服務;
2)方法、過程和設備;
3)產品和服務的放行;
c)能力,包括所要求的人員資質;
d)外部供方與組織的互動;
e)組織使用的對外部供方績效的控制和監視;
f)組織或其顧客擬在外部供方現場實施的驗證或確認活動。

8.1.4.2 承包方
組織應與承包方協調其采購過程,以辨識由下列方面所產生的危險源并評價和控制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a) 對組織造成影響的承包方的活動和運行;
b) 對承包方工作人員造成影響的組織的活動和運行;
c) 對工作場所內其他相關方造成影響的承包方的活動和運行。
組織應確保承包方及其工作人員滿足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組織的采購過程應規定和應用選擇承包方的職業健康安全準則。
注:在合同文件中包含選擇承包方的職業健康安全準則是有益的。

 

8.1.4.3 外包
組織應確保外包的職能和過程得到控制。組織應確保其外包安排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并與實現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預期結果相一致。組織應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內確定對這些職能和過程實施控制的類型和程度。
注:與外部供方進行協調可助于組織應對外包對其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任何影響。

8.5 生產和服務的提供

 

 

 

8.5.1 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
組織應在受控條件下進行生產和服務提供。
適用時,受控條件應包括:
a)可獲得成文信息,以規定以下內容:
1)擬生產的產品、提供的服務或進行的活動的特征;
2)擬獲得的結果。
b)可獲得和使用適宜的監視和測量資源;
c)在適當階段實施監視和測量活動,以驗證是否符合過程或輸出的控制準則以及產品和服務的接收準則;
d)為過程的運行使用適宜的基礎設施,并保持適宜的環境;
e)配備勝任的人員,包括所要求的資格;
f)若輸出結果不能由后續的監視或測量加以驗證,應對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實現策劃結果的能力進行確認,并定期再確認;
g)采取措施防止人為錯誤;
h)實施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動。

8.1

8.1.1/8.1.2

1)查看生產流程文件和生產現場,確認是否建立必要的作業指導文件?
2)是否按作業要求進行實施?
3)人員資格是否滿足要求?
4)設備運作是否正常?
5)設備是否得到維護和保養?
6)工作環境是否符合要求?
7)對生產過程中的水、氣、聲、渣如何控制?
8)采取了哪些措施節約材料和能源?
9)環境治理設施包括哪些?運行是否正常?
10)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是否符合要求?
11)查危險廢棄物回收處理的轉移清單,對不可接受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控制措施落實是否到位?
12)提供了哪些個人防護資源?
13)人員是否正確佩戴個人防護用品?
14)危險源控制的效果如何?

8.5.2 標識和可追溯性
需要時,組織應采用適當的方法識別輸出,以確保產品和服務合格。
組織應在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整個過程中按照監視和測量要求識別輸出狀態。
當有可追溯要求時,組織應控制輸出的唯一性標識,并應保留所需的成文信息以實現可追溯。

/

/

1)產品標識、狀態標識及安全標識是否清楚?
2)如何實現追溯?

8.5.3 顧客或外邊供方的財產
組織應愛護在組織控制下或組織使用的顧客或外部供方的財產。
對組織使用的或構成產品和服務一部分的顧客和外部供方財產,組織應予以識別、驗證、保護和防護。
若顧客或外部供方的財產發生丟失、損壞或發現不適用情況,組織應向顧客或外部供方報告,并保留所發生情況的成文信息。
注:顧客或外部供方的財產可能包括材料、零部件、工具和設備以及場所,知識產權和個人資料。

/

/

1)顧客財產或外部供方財產有哪些?
2)如何保護?

8.5.4 防護
組織應在生產和服務提供期間對輸出進行必要的防護,以確保符合要求。
注:防護可包括標識、處置、污染控制、包裝、儲存、傳輸或運輸以及保護。

/

/

1)對產品的防護措施有哪些?
2)防護是否有效?

8.5.5 交付后的活動
組織應滿足與產品和服務相關的交付后活動的要求。
在確定所交付后活動的覆蓋范圍和程度時,組織應考慮:
a)法律法規要求;
b)與產品和服務相關的潛在不良的后果;
c)產品和服務的性質、使用和預期壽命;
d)顧客要求;
e)顧客反饋。
注:交付后活動可包括保證條款所規定的措施、合同義務(如維護服務等)、附加服務(如回收或最終處置等)。

/

/

1)交付前是否經過自檢?
2)交付后的活動有哪些?
3)是否按合同要求提供售后服務?

8.5.6 更改控制
組織應對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更改進行必要的評審和控制,以確保持續地符合要求。
組織應保留成文信息,包括有關更改評審的結果、授權進行更改的人員以及根據評審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8.1

8.1.3 變更管理
組織應建立過程,用于實施和控制所策劃的、影響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臨時性和永久性變更。這些變更包括:
a) 新的產品、服務和過程,或對現有產品、服務和過程的變更,包括:
——工作場所的位置和周邊環境;
——工作組織;
——工作條件;
——設備;
——勞動力;
b) 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的變更;
c) 有關危險源和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知識或信息的變更;
d) 知識和技術的發展。
組織應評審非預期性變更的后果,必要時采取措施,以減輕任何不利影響。
注:變更可帶來風險和機遇。

1)生產服務過程是否發生變更?
2)變更是否已經得到授權?

8.6 產品和服務的放行
組織應在適當階段實施策劃的安排,以驗證產品和服務的要求已得到滿足。
除非得到有關授權人員的批準,適用時得到顧客的批準,否則在策劃的安排已圓滿完成之前,不應向顧客放行產品和交付服務。
組織應保留有關產品和服務放行的成文信息。成文信息應包括:
a)符合接收準則的證據;
b)可追溯到授權放行人員的信息。

/

/

1)詢問負責人,了解產品(服務)放行經過哪些環節?
2)查看相關的檢驗計劃、檢驗規程,查看檢驗記錄,確認進料檢驗、過程檢驗成品檢驗等是否按要求實施?
3)檢驗結果是否滿足標準的要求,并得到保存?
4)放行是否經過授權,授權信息是否可以追溯?

8.7 不合格輸出的控制

/

/

1)詢問負責人,了解不合格品的控制流程,不合格品的處置方式有哪些?
2)在什么情況下使用?
3)檢查不合格品的處理記錄,現場檢查不合格品的標識和擺放,確認不合格品的控制是否符合要求?

8.7.1組織應確保對不符合要求的輸出進行識別和控制,以防止非預期的使用或交付。
組織應根據不合格的性質及其對產品和服務符合性的影響采取適當措施。這也適用于在產品交付之后,以及在服務提供期間或之后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和服務。
組織應通過下列一種或幾種途徑處置不合格輸出:
a)糾正;
b)隔離、限制、退貨或暫停對產品和服務的提供;
c)告知顧客;
d)獲得讓步接收的授權。
對不合格輸出進行糾正之后應驗證其是否符合要求。

/

/

8.7.2組織應保留下列成文信息:
a)描述不合格;
b)描述所采取的措施;
c)描述獲得的讓步;
d)識別處置不合格的授權。

/

/

/

8.2 應急準備和響應
組織應建立、實施并保持對6.1.1中識別的潛在緊急情況進行應急準備并做出響應所需的過程。
組織應:
a)通過策劃措施做好響應緊急情況的準備,以預防或減輕它所帶來的有害環境影響;
b)對實際發生的緊急情況做出響應;
c)根據緊急情況和潛在環境影響的程度,采取相適應的措施預防或減輕緊急情況帶來的后果;
d)可行時,定期試驗所策劃的響應措施;
e)定期評審并修訂過程和策劃的響應措施,特別是發生緊急情況后或進行試驗后;
f)適用時,向有關的相關方,包括在組織控制下工作的人員提供應急準備和響應相關的信息和培訓。

8.2 應急準備和響應
為了對6.1.2.1中所識別的潛在緊急情況進行應急準備并做出響應,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所需的過程,包括:
a) 針對緊急情況建立所策劃的響應,包括提供急救;
b) 為所策劃的響應提供培訓;
c) 定期測試和演練所策劃的響應能力;
d) 評價績效,必要時(包括在測試之后,尤其是在緊急情況發生之后)修訂所策劃的響應;
e) 與所有工作人員溝通并提供與其義務和職責有關的信息;
f) 與承包方、訪問者、應急響應服務機構、政府部門、當地社區(適當時)溝通相關信息;
g) 必須考慮所有有關相關方的需求和能力,適當時確保其參與制定所策劃的響應。
組織應保持和保留關于響應潛在緊急情況的過程和計劃的文件化信息。

1)詢問負責人,識別的緊急情況有哪些?
2)建立了哪些應急預案?是否充分?
3)現場觀察,確認進行了哪些應急準備?
4)配備了哪些應急資源?
5)檢查應急演練的相關記錄,確認應急演練是否定期實施?
6)應急預案是否得到及時評價和更新?
7)詢問現場人員(包括外包方和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是否清楚應急準備和響應的要求?

9績效

9 績效評價

9 績效評價

9 績效評價

 

9.1 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

9.1 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

9.1 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績效

 

9.1.1 總則
組織應確定:
a)需要監視和測量什么;
b)需要用什么方法進行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以確保結果有效;
c)何時實施監視和測量;
d)何時對監視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
組織應評價質量管理體系的績效和有效性。
組織應保留適當的成文信息,作為結果的證據。

9.1.1 總則
組織應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其環境績效。
組織應確定:
a)需要監視和測量的內容:
b)適用時,監視、測量、分析與評價的方法,以確保有效的結果;
c)組織評價其環境績效所依據的準則和適當的參數;
d)何時應實施監視和測量;
e)何時應分析和評價監視和測量結果。
適當時,組織應確保使用經校準或經驗證的監視和測量設備,并對其予以維護。
組織應評價其環境績效和環境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組織應按其建立的信息交流過程的規定及其合規義務的要求,就有關環境績效的信息進行內部和外部信息交流。
組織應保留適當的文件化信息,作為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結果的證據。

9.1.1 總則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用于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績效的過程。
組織應確定:
a) 需要監視和測量的內容,包括:
1) 滿足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的程度;
2) 與所辨識的危險源、風險和機遇相關的活動和運行;
3) 實現組織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的進展情況;
4) 運行控制和其他控制的有效性;
b) 適用時,為確保結果有效而所采用的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績效的方法;
c) 組織評價其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所依據的準則;
d) 何時應實施監視和測量;
e) 何時應分析、評價和溝通監視和測量的結果。
組織應評價其職業健康安全績效并確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組織應確保監視和測量設備在適用時得到校準或驗證,并被適當使用和維護。
注: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如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可能涉及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校準或檢定。
組織應保留適當的文件化信息:
——作為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績效的結果的證據;
——記錄有關測量設備的維護、校準或驗證。

1)詢問負責人,了解其對過程的監視和測量包括哪些?
2)是否覆蓋了以下內容:內外部環境、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方針、目標、支持過程、生產過程、產品/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符合性、顧客滿意、外部供方績效等方面?

9.1.2 顧客滿意
組織應監視顧客對其需求和期望已得到滿足的程度的感受。組織應確定獲取、監視和評審該信息的方法。
注:監視顧客感受的例子可包括顧客調查、顧客對交付產品或服務的反饋、顧客座談、市場占有率分析、顧客贊揚、擔保索賠和經銷商報告。

/

/

1)詢問負責人,了解其獲取顧客滿意的方法和途徑有哪些?
2)抽查客滿意度調查表,確認其是否按要求實施顧客滿意度調查?
3)調查結果如何?
4)其它顧客滿意信息有哪些?是否對這些信息進行了分析和評價?哪些改進機會?

/

9.1.2 合規性評價
組織應建立、實施并保持評價其合規義務履行情況所需的過程。
組織應:
a)確定實施合規性評價的頻次;
b)評價合規性,必要時采取措施;
c)保持其合規情況的知識和對其合規情況的理解。
組織應保留文件化信息,作為合規性評價結果的證據。

9.1.2 合規性評價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用于對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見6.1.3)的合規性進行評價的過程。
組織應:
a) 確定實施合規性評價的頻次和方法;
b) 評價合規性,并在需要時采取措施(見10.2);
c) 保持對其關于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的合規狀況的認識和理解;
d) 保留合規性評價結果的文件化信息。

1)詢問負責人,是否參與了合規性評價?
2)檢查合規性評價記錄,確認是否定期實施合規性評價?
3)評價結果如何?
4)是否有不合規項?
5)是否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

9.1.3 分析與評價
組織應分析和評價通過監視和測量獲得的適當的數據和信息。
應利用分析結果評價:
a)產品和服務的符合性;
b)顧客滿意程度;
c)質量管理體系的績效和有效性;
d)策劃是否得到有效實施;
e)針對風險和機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f)外部供方的績效;
g)質量管理體系改進的需求。
注:數據分析方法可包括統計技術。

/

/

1)詢問負責人,了解其運用了哪些分析的方法?
2)評價的內容包括些?
3)是否覆蓋:產品/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符合性、顧客滿意體系的績效和有效性、策劃的實施情況、鳳險和機遇應對措施的有效性、外部供方績效、改進需求?
4)評價的結果如何?

9.2 內部審核

9.2 內部審核

9.2 內部審核

1)檢查最近一次的內審計劃、內審檢查表、內審報告、內審不符合項及其整改措施,確認內審是否每年按計劃實施?
2)策劃是否考慮了過程的重要性、公司的變化和以往的審核結果?
3)公正性是否受影響?
4)不符合是否得到及時的糾正?
5)采取的糾正措施是否有效?

9.2.1組織應按照策劃的時間間隔進行內部審核,以提供有關質量管理體系的下列信息:

a)是否符合:

1)組織自身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2)本標準的要求。

b)是否得到有效的實施和保持。

9.2.1 總則
9.2.1總則
組織應按計劃的時間間隔實施內部審核,以提供下列環境管理體系的信息:
a)是否符合:
1)組織自身環境管理體系的要求;
2)本標準的要求;
b)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實施和保持。

9.2.1 總則
組織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實施內部審核,以提供下列信息:
a)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否符合:
1) 組織自身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包括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和職業健康安全目標;
2) 本標準的要求;
b)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否得到有效實施和保持。

9.2.2組織應:
a)依據有關過程的重要性、對組織產生影響的變化和以往的審核結果,策劃、制定、實施和保持審核方案,審核方案包括頻次、方法、職責、策劃要求和報告;
b)規定每次審核的審核準則和范圍;
c)選擇審核員并實施審核,以確保審核過程客觀公正;
d)確保將審核結果報告給相關管理者;
e)及時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
f)保留成文信息,作為實施審核方案以及審核結果的證據。
注:相關指南參見ISO19011。

9.2.2 內部審核方案
組織應建立、實施并保持一個或多個內部審核方案,包括實施審核的頻次、方法、職責、策劃要求和內部審核報告。
建立內部審核方案時,組織必須考慮相關過程的環境重要性、影響組織的變化以及以往審核的結果。
組織應:
a)規定每次審核的準則和范圍;
b)選擇審核員并實施審核,確保審核過程的客觀性與公正性;
c)確保向相關管理者報告審核結果。
組織應保留文件化信息,作為審核方案實施和審核結果的證據。

9.2.2 內部審核方案
組織應:
a) 在考慮相關過程的重要性和以往審核結果的情況下,策劃、建立、實施和保持包含頻次、方法、職責、協商、策劃要求和報告的審核方案;
b) 規定每次審核的審核準則和范圍;
c) 選擇審核員并實施審核,以確保審核過程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d) 確保向相關管理者報告審核結果;確保向工作人員及其代表(若有)以及其他有關的相關方報告相關的審核結果;
e) 采取措施,以應對不符合和持續改進其職業健康安全績效(見第10章);
f) 保留文件化信息,作為審核方案實施和審核結果的證據。
注:有關審核和審核員能力的更多信息參見GB/T 19011。

9.3 管理評審

9.3 管理評審
最高管理者應按計劃的時間間隔對組織的環境管理體系進行評審,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管理評審應包括對下列事項的考慮:
a)以往管理評審所采取措施的狀況;
b)以下方面的變化:
1)與環境管理體系相關的內外部問題;
2)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合規義務;
3)其重要環境因素;
4)風險和機遇。
c)環境目標的實現程度;
d)組織環境績效方面的信息,包括以下方面的趨勢:
1)不符合和糾正措施;
2)監視和測量的結果;
3)其合規義務的履行情況;
4)審核結果。
e)資源的充分性;
f)來自相關方的有關信息交流,包括抱怨;
g)持續改進的機會。
管理評審的輸出應包括:
——對環境管理體系的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結論;
——與持續改進機會相關的決策;
——與環境管理體系變更的任何需求相關的決策,包括資源;
——環境目標未實現時需要采取的措施;
——如需要,改進環境管理體系與其他業務過程融合的機遇;
——任何與組織戰略方向相關的結論。
組織應保留文件化信息,作為管理評審結果的證據。

9.3 管理評審
最高管理者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對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進行評審,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管理評審應包括對下列事項的考慮:
a) 以往管理評審所采取措施的狀況;
b) 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相關的內部和外部議題的變化,包括:
1) 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
2) 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
3) 風險和機遇;
c) 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和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的實現程度;
d)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方面的信息,包括以下方面的趨勢:
1) 事件、不符合、糾正措施和持續改進;
2) 監視和測量的結果;
3) 對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的合規性評價的結果;
4) 審核結果;
5) 工作人員的協商和參與;
6) 風險和機遇;
e) 保持有效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所需資源的充分性;
f) 與相關方的有關溝通;
g) 持續改進的機會。
管理評審的輸出應包括與下列事項有關的決定: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在實現其預期結果方面的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持續改進的機會;
——任何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變更的需求;
——所需資源;
——措施(若需要);
——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與其他業務過程融合的機會;
——對組織戰略方向的任何影響。
最高管理者應就相關的管理評審輸出與工作人員及其代表(若有)進行溝通(見7.4)。
組織應保留文件化信息,以作為管理評審結果的證據。

1)檢查最近一次的管理評審計劃、管理評審輸入報告、管理評審報告,確認管理評審是否每年按計劃實施?
2)輸入內容是否充分?
3)提出了哪些改進措施?
4)是否得到貫徹執行?

9.3.1 總則
最高管理者應按照策劃的時間間隔對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評審,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與組織的戰略方向一致。

9.3.2 管理評審輸入
策劃和實施管理評審時應考慮下列內容:
a)以往管理評審所采取措施的情況;
b)與質量管理體系相關的內外部因素的變化;
c)下列有關質量管理體系績效和有效性的信息,包括其趨勢:
1)顧客滿意和有關相關方的反饋;
2)質量目標的實現程度;
3)過程績效以及產品和服務的合格情況;
4)不合格及糾正措施;
5)監視和測量結果;
6)審核結果;
7)外部供方的績效。
d)資源的充分性;
e)應對風險和機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見6.1);
f)改進的機會。

9.3.3 管理評審輸出
9.3.3管理評審輸出
管理評審的輸出應包括與下列事項相關的決定和措施:
a)改進的機會;
b)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變更;
c)資源需求。
組織應保留成文信息,作為管理評審結果的證據。

10改進

10 改進

10 改進

10 改進

 

10.1 總則
組織應確定和選擇改進機會,并采取必要措施,以滿足顧客要求和增強顧客滿意。這應包括:
a)  改進產品和服務,以滿足要求并應對未來的需求和期望;
b)  糾正、預防或減少不利影響;
c)  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績效和有效性。
注:改進的例子可包括糾正、糾正措施、持續改進、突破性變革、創新和重組。

10.1 總則
組織應確定改進的機會(見9.1、9.2和9.3),并實施必要的措施,以實現其環境管理體系的預期結果。

10.1 總則
組織應確定改進的機會(見第 9 章),并實施必要的措施,以實現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預期結果。

詢問管理層,公司從哪些方面改進管理體系?

10.2 不合格和糾正措施
10.2.1  當出現不合格時,包括來自投訴的不合格,組織應:
a)對不合格做出應對,并在適用時:
1)  采取措施以控制和糾正不合格;2)  處置后果。
b)通過下列活動,評價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以消除產生不合格的原因,避免其再次發生或者在其他場合發生:
1)  評審和分析不合格
2)  確定不合格的原因;
3)  確定是否存在或可能發生類似的不合格。
c)實施所需的措施;
d)評審所采取的糾正措施的有效性;
e)需要時,更新在策劃期間確定的風險和機遇;
f)  需要時,變更質量管理體系。
糾正措施應與不合格所產生的影響相適應。
10.2.2  組織應保留成文信息,作為下列事項的證據:
a)  不合格的性質以及隨后所采取的措施
b)  糾正措施的結果。

10.2 不合格和糾正措施
發生不符合時,組織應:
a)對不符合做出響應,適用時:
1)采取措施控制并糾正不符合;
2)處理后果,包括減輕不利的環境影響;
b)通過以下活動評價消除不符合原因的措施需求,以防止不符合再次發生或在其他地方發生;
1)評審不符合:
2)確定不符合的原因;
3)確定是否存在或是否可能發生類似的不符合;
c)實施任何所需的措施;
d)評審所采取的任何糾正指施的有效性
e)必要時,對環境管理體系進行變更。
糾正措施應與所發生的不符合造成影響(包括環境影響)的重要程度相適應。
組織應保留文件化信息作為下列事項的證據:
—不符合的性質和所采取的任何后續措施;
—任何糾正措施的結果。

10.2 事件、不符合和糾正措施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包括報告、調查和采取措施在內的過程,以確定和管理事件和不符合。
當事件或不符合發生時,組織應:
a) 及時對事件和不符合做出反應,并在適用時:
1)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和糾正;
2)處置后果;
b) 在工作人員的參與(見 5.4)和其他相關方的參加下,通過下列活動,評價是否采取糾正措施,以消除導致事件或不符合的根本原因,防止事件或不符合再次發生或在其他場合發生:
1) 調查事件或評審不符合;
2) 確定導致事件或不符合的原因;
3) 確定類似事件是否曾經發生過,不符合是否存在,或它們是否可能會發生;
c) 在適當時,對現有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和其他風險的評價進行評審(見6.1);
d) 按照控制層級(見 8.1.2)和變更管理(見 8.1.3),確定并實施任何所需的措施,包括糾正措施;
e) 在采取措施前,評價與新的或變化的危險源相關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f) 評審任何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包括糾正措施;
g) 在必要時,變更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糾正措施應與事件或不符合所產生的影響或潛在影響相適應。
組織應保留文件化信息作為以下方面的證據:
—事件或不符合的性質以及所采取的任何后續措施;
—任何措施和糾正措施的結果,包括其有效性。
組織應就此文件化信息與相關工作人員及其代表(若有)和其他有關的相關方進行溝通。

1)詢問領導層及部門負責人,體系運行過程中是否存在不合格、環保違規、職業健康安全事故等?
2)若有,采取了哪些糾正和糾正措施?
3)檢查內審、外審、日常檢查發現的不符合記錄,確認 是否及時實施糾正和糾正措施?
4)是否對措施的有效性進行了驗證?
5)對有效的措施是如何處理的?

10.3 持續改進
組織應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組織應考慮分析和評價的結果以及管理評審的輸出,以確定是否存在需求或機遇,這些需求或機遇應作為持續改進的一部分加以應對。

10.3 持續改進
組織應持續改進環境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與有效性,以提升環境績數。

10.3 持續改進
組織應通過下列方式持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與有效性:
a) 提升職業健康安全績效;
b) 促進支持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文化;
c) 促進工作人員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持續改進措施的實施;
d) 就有關持續改進的結果與工作人員及其代表(若有)進行溝通;
e) 保持和保留文件化信息作為持續改進的證據。

1)詢問管理層,公司是如何持續改進管理體系的?
2)采取了哪些措施?

 
編輯:foodqm

 
分享:

食品伙伴網質量服務部為您提供專業的SC咨詢指導、企業標準備案、供應商審核、FDA注冊咨詢、ISO9001、ISO22000、HACCP、有機食品認證等服務。
聯系電話:0531-82360063
電話/微信:15269187106


HACCP聯盟

食品質量管理
[ 網刊訂閱 ]  [ 質量管理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質量管理
點擊排行
收縮

在線咨詢

  • 0531-82360063
  • 郵箱
  • 聯系人
  • 聯系人

     
     
    Processed in 0.023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1.18 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综合| www.伊人网| 国产在线观看www| 在线观看污视频网站| 久久ri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免费欧美| 日韩高清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影院| 亚洲aⅴ久久久噜噜噜噜| 九九热免费观看| a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第一页| 色好看在线视频播放| 久青草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区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天天成人综合网|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精品图片一| 国产成综合| 91亚洲成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色色视频免费网| 欧美韩国日本一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理论影院 |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 avv天堂| 亚洲精品影视| 日本在线成人| 美女毛片老太婆bbb80岁| 高清一区在线| 97蝌蚪自拍自窝| 亚洲成人免费观看| 伊人色综合97| 亚洲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看的免费污污网站| 国产日本亚洲|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 69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播放|